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9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钢丝与柔化剂
(新加坡)尤今
  (新加坡)尤今

  到悉尼去探望刚从工作岗位退下的老朋友玛格烈,却发现她比退休以前更为忙碌——忙于编撰教材,为年龄介于16岁至70 余岁不等的新移民义务补习英文。

  回顾半个世纪以前,当她随同家人由匈牙利移居澳大利亚时,连一句英语都不会,吃尽了苦头,她感慨万千地说:“语言,是开启生活大门的钥匙啊!”如今,她把当年所吃的黄连转化为蜜糖,送给人生地不熟的新移民。她认为教导语文最重要的是凸显它的实用功能,一旦移民发现在现实生活里有了语言的钥匙便无往不利之后,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热情。除此之外,让新移民透过课程内容增加对居留地的了解,是首要之务。

  开课的首几个月,她把澳大利亚的地图挂在课室里,将“海岸线”、“内陆”、“沙漠”、“海洋”、“草原”、“高原”等等地理常识灌输给他们;与此同时,也把澳大利亚各大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食物等等融入教材里,让学生在吸收新词汇的同时,也一石二鸟地加强他们对澳大利亚的基本认识。

  学生们储集了一定的词汇量后,玛格烈便让他们就一定的课题进行辩论。

  “辩论的课题必须有一定的尖锐性和辩论性,但又绝对不能触及种族和宗教的敏感性。比方说,婚前同居的优劣、废除死刑的利弊、难民政策的商榷、同性婚姻的可行性等等,都是可以引发学生深层探讨的课题。”

  玛格烈指出,辩论是语文学习不可欠缺的一环,它在训练学生口语能力的同时,也磨锐他们的思维、增强他们临场反应的能力、培养他们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的胆识。

  然而,她明确地表示,文字,才是语文学习的精髓。如果要让学生真正领略语言的魅力,就必须引领他们深入文字的世界。她打了个非常生动的比喻:文字是“钢丝”,它能渗透进骨髓里,支撑起一个人的骨骼,让他在待人处世时能够时时展现出应有的骨气;文字也是“柔化剂”,它能渗透入心房内,软化一些原本比石头更硬的心。

  在指导新移民阅读时,她选择的作品,多是环绕“情”这个字打转的——亲情、爱情、国情、旅情。透过各种各样的情,她成功地把读者引进一个个温馨的世界里,从而赋予他们以生活的正能量。

  玛格烈给学生导读的第一篇作品是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阿尔萨斯省被强行割让给普鲁士,《最后一课》写的就是在该省的一所乡村小学里,悲愤填膺的老师给学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通过这一堂课,作者将故土沦陷的屈辱、被异国统治的痛苦、向祖国语言诀别的刻骨悲伤,丝丝入扣地描写得淋漓尽致。

  “《最后一课》可以说是文字的太阳,有耀眼亮光,不论读上多少遍,都会有新的感动。当我导读这则小说时,我听到学生们眼泪吧嗒吧嗒地滴落在讲义上的声音,这实在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声音啊!”玛格烈醉心地说道:“人心是柔软的,然而,比人心更为柔软的,是文字。让一颗颗柔软的心爱上一个个柔软的文字,心与文字,便会生出了终生厮守的渴求。”

  当玛格烈在说着这一切时,她的眸子亮得像是波光潋滟的湖。是她先对语文有感情,语文才在她的嘴里幻化成酒,让她所有的学生饮得醺醺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祝新民晚报创刊90周年专版
   第A10版:祝新民晚报创刊90周年专版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8版:夜上海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车界车市·专题/汽车周刊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ZF01版:中缝12-13
钢丝与柔化剂
送峻青老师远行的时候……
脚踏车情结
秋赋
西川村写生(油画)
“卡”进汤圆的母爱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钢丝与柔化剂 2019-09-11 2 2019年09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