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忘
大家与总书记握手
日前,本报记者走进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多功能厅,见到了正在表演的三叶草弦乐团。70岁的指挥兼小提琴手傅克明表示,加入乐团后让他最难忘的事就是去年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观看了他们的演出,还和在场的每位成员握了手。总书记对大家说的“你们开心就好,开心就好”这句暖心话,傅克明一直记在心头。
他介绍,乐团在嘉兴路街道已经成立8年,今年6月份登记有43人,其中小提琴手38人,大提琴手4人,低音提琴1人,目前是上海最大、全由业余琴手组成、历时最久的民间弦乐团。团员平均年龄66岁,最小的也50多岁了,有街道内的居民,也有街道外的。成员年轻时都学过琴,工作以后放下了,等到退休才把爱好重新拾起,了了心愿,一方面自己有了娱乐项目,另一方面也为社区做些贡献。
无门槛
每人都有展现舞台
“老三届”傅克明是个工科生,1978年考入上海理工大学的热能转换工程,1982年毕业,退休前是名高级工程师。小提琴是他在10岁时开始学习的。
乐团前身是“虹口小提琴爱好者”,源于前团长陶静轩退休后每天去鲁迅公园练习小提琴、认识了不少小提琴爱好者,基于共同的爱好,大家自发成立了团队。后来,陶静轩邀请刚退休不久且拥有丰富乐队经验的傅克明来担任指挥,傅克明欣然接受了邀请,并根据弦乐团一共有三个声部而联想到了三叶草这个富有寓意的名字,将团队正式更名为“三叶草弦乐团”。
乐团的宗旨是“愉悦、学习、交流、会友”,不存在功利目的。乐团还有一个特色,即“无论你的琴技怎样,此处有你展现的舞台;无论你的乐感如何,这里有你徜徉的天地”。因为每个人拉得程度不同,有些乐团会设门槛,但“三叶草”不设,乐团的乐谱都是由傅克明改编的。“我们分三个声部,从简单到复杂,成员也一分三,对于每个人来说难度都能应付,合在一起的话大家就齐步前进,这样一个曲子就出来了。”他向记者解释,“另外,我们把自己定位为草根,所以叫三叶草。”
很开心
以琴会友老有所乐
关于乐团活动的场地,他说:“最开始是有居委会提供活动室给我们拉琴,慢慢人越来越多,后来经朋友介绍找到了嘉兴路街道。街道很欢迎我们,免费为我们提供多功能厅,有空调、灯光,还配了谱架,就这样我们每周六排练,平时就练小提琴的曲子。每次排练,成员们都带着很高的热情来,尽管无考勤、无报酬,始终风雨无阻。退休以后能够有这样的一个场地让我们发挥余热,我们感到很充实、很开心,老有所乐。”乐团平时除了以琴会友的交流活动,主要为街道开展公益演出,为社区群众带去音乐鉴赏和艺术享受。
不管场次大小,乐团都会提前一个小时排练再上台,“一方面对人家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要求”。谈起乐团的发展,他实话说,目前乐队成员年龄都比较大了,毕竟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傅克明的愿望就是把乐团这件事一直认认真真地开心做到老,就心满意足了。 本报记者 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