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10月0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庆”拾趣
程新兵
  程新兵

  我们常讲:“人如其名,文如其名。”我出生的年代,每家子女都多,为小孩起名考虑吉利一点或者紧跟时代特征,因此,出现同姓名是不足为奇的事。打从我记事起,叫“建国”、“建军”、“国庆”、“建华”的就特别多,有的是同名不同姓,有的是同名同姓,常常喊一嗓子,好几个一起回应,非常有趣。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叫“国庆”的,以及我与叫“国庆”的交集。

  我读小学时,班级就有两个叫“国庆”,一个长得高,一个长得矮,初时老师和同学们没有注意从称谓上进行区别,上课点名回答问题和课间做活动时,曾闹出了不少笑话,后来大家把高的叫“大国庆”,矮的叫“小国庆”,“乌龙事件”就越来越少了。

  我堂叔也叫“国庆”,与新中国同龄,那时给他取名字,家族长辈一致同意叫“国庆”,建国之初叫“国庆”特有纪念意义。后来我当兵的时候,一战友也叫“国庆”。年龄与我相仿,怎么也叫“国庆”?相处久了始得知,原来战友的父亲是出生在1949年,子继父愿,看来叫“国庆”的,不一定都是生在新中国成立的年代,但一定都是有故事的。我当时就想,父母怎么没给我整一个“国庆”的名字?

  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我们村有一个叫“国庆”的木匠,媒婆帮其物色了很多女孩子都没有相中,最后竟与邻村的一个也叫“国庆”的女孩子相亲成功,二人结婚后一下子家里有了两个叫“国庆”的。夫妇二人生下的几个孩子,男孩依次叫“建设”、“建华”、“建中”,女孩叫“建美”、“建丽”,非常有寓意,充满了建设好美丽中国和家园的雄心壮志。

  不过,最有趣的还是读大学时“国庆”同学遇到的事。那时专业有好几个叫“国庆”的,每次集中上大课点名时,老师一呼“国庆”者,答“到”者从不同角落里站起来,后来老师在“国庆”者前面加上省份,如湖北“国庆”、江西“国庆”之类,如果来自同一省份的,就再加大小之分,想冒名顶替逃课的,叫“国庆”的基本想都不要想,因为每次点名“国庆”的都是重点关照的对象。

  那时大学对住校生管理比较严格,熄灯后回宿舍的,门卫大爷都要登记,每遇到叫“国庆”的,光登记一个名字还不行,门卫大爷还要登记班级和籍贯,用大爷的话说,叫“国庆”的太多,想蒙混过关在他这里是行不通。正是有了这些特殊要求,印象中叫“国庆”的,大多成绩都不赖,或许得益于从未旷课吧,我记得毕业时学校就有好几个叫“国庆”的被保研或考上研,成为当时学校的一段佳话。

  一个时代,一个风向,引领一种潮流。现在的家庭给小孩取名越来越考究,过于大众化的名字越来越少了,同名同姓较之过去也少了很多,不过那些年围绕我身边叫“国庆”的同名同姓或同名异姓带来的烦恼事、意外事、有趣事、高兴事,大概也就少了许多。

  十日谈

  我的名字叫国庆

  责编:史佳林

  明日起刊登一组《上海地标》,责编:郭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郊野大地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文体新闻
   第A07版:文体新闻
   第A08版:夜上海
   第A09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0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第A14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16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山东中路上的报业传奇
绿皮火车的旅途
松江(中国画)
怎样读掌故
少年问
轻薄与厚重
“国庆”拾趣
太平盛世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A11“国庆”拾趣 2019-10-06 2 2019年10月0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