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同军部失去了联系
彭德怀越说越气,最后大声说:“我彭德怀别的本事没有,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会场上鸦雀无声。
三十八军是红军第三军团一个师的老底子发展起来的,仗一直打得很好。梁兴初也是历来以打恶战而闻名,没想到这一次却被点名批评,面子上很挂不住。从作战室走出来的杨凤安看到了正在郁闷的梁兴初,安抚他几句,拉他进了食堂。“其实彭老总这么骂他,也是因为跟他很熟。”杨凤安说。
第二次战役中,彭德怀把从侧翼进攻、然后切断敌人退路的“关门按闸”任务交给三十八军。三十八军也不负重托,圆满完成作战任务。
12月1日凌晨,彭德怀在办公室看着前方的战报,满脸笑容。他让杨凤安把纸笔准备好,拿起笔亲自起草了给三十八军的嘉奖令。杨凤安准备发出电报时,彭德怀又叫住了他,在嘉奖令上又写了一行字:“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万岁军”的威名从此传了出来。以至于后来梁兴初回国后,毛泽东接见他时开口便赞道:“久仰,久仰,‘万岁军’军长!”
“还有个故事:在大洞(音译)附近有‘志后(志愿军后勤部)’的一个医院。有一天,我们在司令部接到一个电话,声音很急,说:‘不行啊,有敌人啊,还是大鼻子!’我们奇怪,因为前边20公里,是六十六军守着龟城。一个军在那里,敌人怎么过去的?我们不信,他说:‘不信不行!’电话也扔下了,看来非常急,可能是敌人真的进了村了。”
“我们赶紧打电话告诉六十六军,说敌人怎么过去的?过去以后你别叫他回来,把他堵住;结果敌人过去以后,发现后边有个军,又撤回来了。后来彭总就发火:‘哪有这么打仗的!敌人在你们眼皮底下,怎么进去、怎么退出来的,都毫不知道,打了一个糊涂仗。’你说作为指挥员,他着急不着急?所以第一次总结会,点了三十八军的名,也点了六十六军的名。”杨凤安回忆。
1951年2月,彭德怀回国汇报朝鲜战况期间,在中南海居仁堂总参谋部会议厅开会讨论志愿军的后勤供给问题。彭德怀在会上提出,希望国内各行各业都全力支援,特别是空军和高射炮武器应尽快入朝参战。有些人强调国内机构刚刚建立,许多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决。彭德怀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吼道:“这也困难,那也困难,你们去前线看一看,战士们吃的什么,穿的什么!”“战士们除了死在战场上的,还有饿死的、冻死的,他们都是年轻的娃娃呀!难道国内就不能克服困难吗?!”
彭德怀的发怒,令居仁堂里气氛肃然。会后,周恩来连续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要求国内的部队都要轮番到朝鲜作战。此后,北京等许多大城市的干部群众昼夜为志愿军赶制炒面,迅速送往朝鲜,缓解了志愿军的断粮之苦。
第五次战役当中,5月25日,第三兵团位置偏后的第一八零师抢渡北汉江后,被美军机械化部队隔离在汉江以北,同军部失去了联系。彭德怀得到报告后,立即电令第三兵团速派第六十军第一八一师和第一七九师前去救援,但是还是有数千人没有突围出来,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个惨烈的故事。
“一八零师的主要问题是惊慌失措,敌人插到他们后边以后,利用公路和空隙,晚上完全可以撤,但是他们被包围以后,把电台砸了、密码本也烧了,和外界三天联系不上。这个麻烦就大了。”
“最后他们搞了个分散突围——这不是抗日战争时期,你在国内分散突围,到哪个村都有老百姓掩护你,在朝鲜那个地方荒无人烟的,语言也不通,分散突围能成吗?实际上突围出来的有几千人,损失了几千人,但是为什么师长团长出来了,而部队出不来?……我们那时候在指挥所里都急得不行。”提起一八零师的结局,杨凤安老人至今仍觉得痛心不已。“但是也不能说它全军覆没”,他又强调这一点。
在这次战役后来的总结会上,彭德怀讲到第一八零师受损失情况时,再一次发怒点名让六十军军长韦杰站起来,怒气冲冲地高喊:“韦杰,你这个军长是怎么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