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一房间的假古董
回到阿姆斯特丹第二天就去提货。
他俩在附近的中餐馆吃饭,李茗沁有些焦急,试探地提起话头,希望她先开口,但徐楣丽沉默。假如我把文物全部运回上海,那么两人的关系完蛋。李茗沁本想单刀直入点题,但说出口的却是第一次来欧洲时的被偷被抢。徐楣丽说,我倒不知道你第一次闯荡欧洲如此不顺,为什么不告诉我?李茗沁道,怕你嘲笑,一个大男人钱都管不住。徐楣丽握住了他的手,怎么会嘲笑你,我觉得你比过去硬气多了,这批文物你带回去吧。
两天后,李茗沁回国。一到上海,秦汉在机场迎接他,不解地看着他,应该满面春风啊,怎么阴沉沉没精打采?
在返回市区的路上,他脑子里就想着徐楣丽,深感内疚,没有为她着想,她却豁达地妥协了。或者说,根本上也没有为文物着想。冷静地看,保护文物,香港环境比内地理想,至少目前是如此。而在荷兰,我却寸步不让。
休息了几天,李茗沁就约秦汉一起来到协会博物馆。这是商阳拆空了几间公司的办公室,腾出的地方,用作博物馆,陈列文物。这天,协会的主要骨干都在,有商阳、曹秘书、周超等人,周超指挥灯光师在调节灯光位置。李茗沁见到西侧一个架子上多数是新面孔,曹秘书上前说,是我的。商阳说,上个月,曹秘书举办藏品展览,影响蛮大的,我就建议他拿来一些放在这儿展览。昨天有领导来参观,西侧展区有些空空荡荡,我们就想多放一些展品,阵容大一些。李茗沁说,万一这事让人传出去,说我们玩虚的。秦汉点头道,绝对不行。
接下来的日子,李茗沁很忙,好多家电视、报纸上门来采访。秦汉说,委屈你了,这样对我们集资有益。商阳还安排了替企业家的鉴定活动,说这些企业家有可能给我们提供资金。有的还上门多次,浦东一家企业的林老总就是一个,不过他的收藏都是仿品。
上海春秋拍卖行顾总是李茗沁的老朋友,特意安排饭局,请他去外地鉴定一批重要文物。当李茗沁说起,还有一大批文物在荷兰,眼下正想办法弄钱呢。顾总说,这没问题,你先听我说,市里有个官员找上门来,说长春市一政府官员托过来一桩事,那儿有一批明清官窑要放在上海拍卖,想造声势,做宣传,争取把价格拍到极致,要我们抓住这一次机会,花一百万,招商、广告宣传、研讨会,长春方面花了三千万买下这批货,通过拍卖可能到达十几个亿,我们三七分成。如果成功,你起码获佣金几百万。
李茗沁虽然不信有这等好事,但还是有些激动,跟着商阳搞了很多场鉴定活动,筹集资金毫无所获,说不定这次会意外成功。菜肴酒水都上齐了,顾总的上司董事长来了,还跟着两个美女。董事长高个子,高鼻梁,身板挺直,声音清脆爽朗,哦,李老师,大名鼎鼎啊,幸会幸会。他上前来握住李茗沁手,另一手推开顾总,你不用介绍,李老师的事我知道,我能够看外文报纸。旁边两个女秘书附和道,是啊,网上、外电外报都报道过李老师,董事长直接看的。
董事长嚯嚯笑了,当然咯,老呆在家里的鉴定家,包括那些只逛地摊市场看垃圾货的所谓专家,我从不相信,你肯定有眼力,是满世界跑的实战派,具有世界眼光!顾总赶忙附和,要是没眼光,敢满世界收古董?在地摊市场小打小闹,一万两万买东西,谁都会,即使输,也输不了几个钱,你是大进大出,几十万、几百万买货,有真眼光才敢这样做。
到了这个地步,李茗沁只得同意对方的要求,第二天就出发。
这一次长春之行光看开局就不同寻常,与商阳介绍的几位老板完全不同,那个董事长有点儿大人物的派头,揽来的活儿不会有错。在飞机上,顾总详细介绍了对方是一家央企直属单位,叫开源文化投资公司,说是文化公司,其实能通天,样样能做。老板有魄力,买了一批明清官窑,积存多了,想卖掉一些。
一到长春机场,小车快速来接,然后快速来到一家工厂,李茗沁在众人簇拥下,进入仓库,有电影院那般大,四周放满了长桌子,大约有几十张,每张桌子上站立着一排瓷器。他先是一怔,然后稍稍浏览一下,立即心底一凉,这么多假货?这一定是是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