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校训,熔铸了中华文化勤劳质朴的精神,凝炼成洋泾中学85年教育的精魂,概括出洋中教师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表达了洋中学子对社会的庄严承诺。学校以“责任教育·自主发展”德育体系遐迩驰名。
负,以背载物,引申为担负,担当;责,责任,自己应尽之义务。“负责”校训的内涵阐述为:负重致远,责无旁贷。
“负责”校训有三个层面,即“完成任务”、“履行义务”和“自主追求”。“负责”校训的理想境界,是将外在的“任务”化为份内的“义务”,将被动的“义务”化为主动的“追求”。
“负责”是洋泾中学的核心文化,“办负责任的学校,做负责任的教师,育负责任的学生。”这是洋泾中学全体教师对教育的坚定信念。
去年秋天以来,本报几个关于洋泾中学的新闻报道——《八旬地下少先队员重返洋泾中学》《啄木鸟女孩》《洋泾中学抗战迁校老照片面世》《烈士纪念地在收费公园里》,引发不少热议,一所学校为何会有这么多故事?同学们因何而具有成熟的思考?记者走进洋泾中学,探寻新闻背后的故事。
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洋泾中学创办于民国十九年(1930)秋,是民国时期浦东最早的市立学校,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市重点中学。“歇浦一衣带,中外寰瀛通,其左蔚人文,百年学有宗。”印证着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诗文,洋泾中学校园里,校标雕塑迎送来宾,蕴意“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优秀历史建筑整旧如初,见证几代学子的夙愿理想;校魂雪松百年屹立,树阴下萦绕着老校钟穿越时代的回响;1932年的校歌《红日涌东方》经历抗战烽火传唱至今,被上海历史博物馆和上海档案馆公开展出;在各个历史时期,教育家李熙谋、书法家钱君匋、学者和政治家汪道涵先后题写校名……
“责任教育”历久弥新
洋泾中学以“责任教育”立校,源起于1996年国家民政部为民服务先进个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何承华同学多年如一日为社区孤老服务的事迹,洋泾中学也由此遐迩驰名。
在20多年坚持社区志愿者服务的基础上,洋泾中学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志愿服务督导分会,志愿者工作由劳动密集型向交流沟通型,由单一化服务向多元化、信息化服务转变,活动涵盖居委实践、敬老助老、“阳光地铁”、“阳光之家”、禁毒宣传、拘留所帮教等。
为表彰和鼓励贯彻校训“负责”的典型,学校近20年来坚持开展“责任之星”评选,设立爱岗敬业、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勤劳节俭、吃苦耐劳、明礼诚信、正直勇敢、努力勤勉、自尊自爱、见义勇为等申报项目,由全校师生及家长共同推荐评选出每一届“责任之星”。
拓展课程与社团活动很精彩
每星期三的最后一节课是社团活动时间,同学们自己发起组织了心理、文学、辩论、英语、戏剧等30多个学生社团,参与率100%。动漫社荣获“上海市明星社团”、街舞社和棋类社荣获“浦东新区明星社团”称号。学校每年举办社团节,展示同学们的能力特长。
学校建有纳米与原子物理、激光、创造发明、无土栽培、计算机三维动画等实验室和专用教室,近两年又建成工程实验室,装备了同学们非常神往的3D打印机、机器人和微型刨床,形成丰富的拓展型课程和社团活动资源。学校腾出星期五下午的半天时间专门安排高一、高二年级70余门拓展型课程。同学们走班上课,充分弘扬个性爱好,深入发展学科特长。
才艺节、科技节展示个性特长
才艺展示节是洋泾中学校园文化的浓缩,是学生个性才艺特长和科技创新精神的全面展示。在历时一个月的系列活动中,时尚的海报贴满校园,30多个社团热闹登场。美食街、假面舞会、校园集体舞、主题班会、文艺汇演精彩纷呈……
学校科技节结合南京、绍兴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自然,用相机、用文字记录下环保对生活与社会发展的意义。师生还在校园开展变废为宝工艺制作活动,利用废旧材料,动手动脑,美化环境。科技节的创意、创新设计活动以“我的未来不是梦”为主题,畅想未来的城市生活发展。
中西融汇的国际课程
洋泾中学国际课程设在学校历史风貌区,建筑风格充满着“文艺范儿”。同学们在此学习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课程。在刚刚过去的冬日,老师Martin和同学们携手制作并分享丰盛的圣诞大餐,一起向各界募集寒衣一千多件送给社区慈善超市,才艺节上拍卖自己的书画作品捐助学校爱心基金,科技节时乘坐充满浦江风情的轮渡去参观引领未来技术的隧道科普馆。同学们“在最传统的氛围中学习最国际化的知识”,期待着以国际眼光去报考世界各地的大学。
学生党校薪火相传
洋泾中学传承着悠久革命传统:浦东有支抗日游击队从此源起后转战浙东、《新少年报》曾在校园秘密组织发行队伍、中共地下组织和地下少先队曾在学生中发展力量、黄炎培先生曾在黎明前保护地下学生党员……
学生党校以红色校史为纲,同学们寻访四明山浙东行政公署和新四军浙东纵队旧址、嘉兴沈钧儒先生故里、无锡顾毓琇先生故居和中国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在浦东的足迹,感受同校史文化紧密相关的历史风云,走进社会,关注现实,发现问题,提升自我。《啄木鸟女孩》、《烈士纪念地在收费公园里》等一系列媒体报道都见证了同学们实践的收获。2013年4月,洋泾中学学生党校被团市委授予上海市优秀青年学习型组织称号。
同学们在发展自我、反哺社会的实践中孕育而成的凝聚力,牵动着豆蔻年华里无法割舍的情怀,每每在校园传出佳话:常会有校友向母校提出:希望回到记录自己青春成长的校园里拍婚纱照,让母校见证人生每一步;学校校庆日和艺术活动中,常会看到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丁丁的身影,他至今坚持每周回母校义务指导学生辩论社团——当年他是社长,今天他带领同学们在上海市中学生辩论赛中勇夺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