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4月2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权威声音
聂树斌案听证会的启示
徐隽
  4月28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案复查工作听证会。

  在刑事案件复查工作中采用听证会形式,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并不多见。聂树斌案因涉及强奸,聂树斌又已被执行死刑,能否公开,如何公开,公开到何种程度,一直是司法机关必须小心翼翼把握的。

  一边是社会广泛关注,刨根问底;一边是许多内容依法不能公开。两者的冲突时常激化。小道消息盛行、谣言猜测不断……有关聂树斌案的信息不会因为司法机关的沉默而打住。面对汹汹而来的舆论风暴和公众关切,能不能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监督权与法律规定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呢?山东高院的听证会无疑是一个创新之举。

  深究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对案件不公开审理和不开庭审理的原因,一是为了保障个人隐私权不因不当公开和二次传播而遭受侵犯;二是原审被告人已经死亡,构不成一般庭审的“控辩审”三方。但是不公开审理和不开庭并不意味着案件所有信息都要保密,那些无碍个人隐私、无碍法庭调查的公开形式和公开内容都可以采用,而且都应该尽量采用。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公开、公平、公正,让社会公众、申诉人以及代理律师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司法公正是可感的。如果每一次听证、每一场庭审、每一起案件,都能用人民群众能够感知的方式呈现出来,那么,司法的公信力便能如细流汇聚成海,如微土堆积成山。(徐隽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相关报道见A14·中国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日本为何难谢罪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文化新闻
   第A22版:文化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上海新城区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08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09版:新民教育
   第B10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12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13版:新民教育/校园巡礼
   第B14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15版:新民教育/招生热点
   第B16版:招生留学/新民教育
   第B17版:新民教育/校园巡礼
   第B18版:校园巡礼/新民教育
   第B19版:新民教育/招生热点
   第B20版:新民健康
   第B21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23版:新民俱乐部
   第B24版:广告
药品召回不能留有制度漏洞
名校门口的车群
百年孤独
聂树斌案听证会的启示
新桃花源记
综合素质评价让高校选才不再千人一面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聂树斌案听证会的启示 2015-04-29 2 2015年04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