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公布了“不文明游客黑名单”,共19条不文明行为记录,涉及20名游客。这些记录,涵盖干扰航空运输安全、辱骂殴打导游、赴国外旅游干扰当地机场工作人员及领队履行职务、攀爬损害景区景观等4类行为。
这是一则出口转内销的消息,先是外媒报道,然后被国内媒体聚焦,由此迅速引起公众关注。其新闻价值在于,这是国家旅游局第一次大规模地公布不文明游客,既点名道姓,又直陈不文明行为。据来自国家旅游局《关于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从公布黑名单看,国家旅游局此前所称的记录游客不文明行为并非说说而已。
但是,上了黑名单,究竟有啥后果?游客将受到哪些惩戒?比如上了黑名单的游客会不会被飞机和火车拒载?各大景区可不可以谢绝其入内?从目前相关方面反馈的信息可知,制度设计尚未到这一步。
有个案例不能不提。去年5月国家旅游局官网曾公布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一名大闹亚航并辱骂泰国空姐的游客榜上有名。一时间,此君被千夫所指,不少人以为,上榜后,他将为自己的不理智行为付出惨痛代价,可此人在接受采访时,却轻描淡写地称,“到目前为止,对我的生活没有影响”,“大不了不跟团,自由行就是了”。
消息传出,有网友戏称,上了黑名单,可以“杀鸡给猴看”了吧,没想到,猴儿占山为王,猩球崛起了。这就提醒监管部门,游客黑名单,应该长“牙齿”。如果不具备约束力、不配套惩戒措施,黑名单恐怕如同一张废纸。
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相关负责人已表示,除了公布黑名单之外,还将向公安、海关、检验检疫、边检、交通、金融等部门和机构、行业组织及有关经营者通报。有关部门和机构、行业组织、经营者可以根据职责权限在征信系统中记录,采取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出境旅游、边境旅游、参加团队旅游、乘坐航班等惩戒措施。如果这项工作真能快速推进,利用信息联网的优势,确可形成震慑力,有效制衡不文明游客。
我们常说“诚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难行”,如果不文明游客在征信系统中有了污点,除了出行难,在贷款、消费等方面也可能受到制约,这就是不文明的代价。当然,对不文明乘客不能一棍子打死,有些不文明行为并非刻意为之,让他们终身背上污点,未免苛刻。如果“株连”过宽,也失去了惩戒初衷。
“没有堤岸,哪来江河?”对于广大游客来说,千万别放纵自己的行为,应该多一些自律,少一些任性;多一些优雅,少一些粗野。带上文明出行,美了一路风景。做到彬彬有礼,杜绝不文明行为,本是现代公民的一项基本素质,举止谈吐之间,展现比风景更美的文明,不是很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