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文创产业已在规模上实现了量的突破。但在产品形态方面还略显不足。常见的文创产品,依然属于传统的“IP(知识产权)周边”。能否将更深厚的文化内涵融入文创产品,而非徒增一抹“文化唇彩”,决定这一行业的景深与未来。
营造更加繁荣的局面,需要文创的产业升级和自我革新。尤其要看到,在商业属性之外,文创产业也兼具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五千年浓墨重彩的中华文化,孕育了无数艺术瑰宝、汇聚了灿若繁星的文明结晶。解读其中蕴藏的历史情感,传递延绵已久的思想脉络,是文创开发的发力点,也是产业增长点。
文创产业升级,变化正在悄然发生:故宫博物院相继开发了《胤禛十二美人图》《韩熙载夜宴图》等APP,与腾讯联手举办创新大赛,“故宫style”火爆线上;国家博物馆与阿里巴巴打造“文创中国”平台,落户上海自贸区,从线上走向线下;苏州博物馆试水时装发布会,让文物行走在时尚前沿……多个集文化、馆藏、技术、人才等资源为一体的文创产业新形态,正勃然兴起。
期待通过对传统的创造性继承、产业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涌现出更多的文创形态和文创产品,从而不仅让孩子们的眼睛熠熠发光,也能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归属感和文明自信心。
(盛玉雷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