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许多人身体有问题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到网上搜索,如果查不到结果,就会去找大医院。
如何让老百姓会看病?日常宣传很重要,这不仅是指媒体,更是指医院。像在静安区中医联合体中牵头的上海市中医医院,除了向医联体的基层医院输出人员和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输出“知识”。
据上海市中医医院院长徐建介绍,现在上海市中医医院每月要举办各类讲课讲座7-8场,全年累计的听众人数达到8000余人次。在这些讲座中,除了养生保健之外,更有像常见病诊断、肿瘤防治等专业性较强的讲座,对于听众来说,不仅是增强医学常识,更重要的可以判断出自己的疾病是否严重,究竟应该到哪级医院去看才最合适。目前,上海市中医医院已经涌现出了不少科普达人和“民”星医生,他们将专业知识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深入基层与社区医院一起,用最通俗的语言向老百姓诠释健康的内容。
在分级诊疗中,双向转诊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少人看到的是从社区医院通过绿色通道看三甲医院的专家门诊,而忽视了从三甲医院转向社区医院的康复。事实上,在康复等领域,社区医院的作用有时候比三甲医院更有优势,而这也需要有关部门广泛地宣传。同时,有关部门也应该进一步在用人环节上做出更多的尝试,除了可以提倡多点执业,让三甲医院的医生也有机会到社区医院去工作。同时,有关部门更要建立起长效的激励机制,让深入到基层的医生们能够更有获得感。增强家庭医生和社区卫生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进一步提升其社会地位。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谁都想花最少的钱,看最好的医生。但是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提倡的是“花最少的钱,看最合适的医生”,有时候最合适的医生比最有名的医生更有帮助,特别是在一些常见慢性病领域,社区家庭医生由于建立了随访制度,他们对于患者的情况更加了解,也更能及时发现可能的潜在问题,及时做好处理工作。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