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1月0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最少的钱 看最合适的医生
方翔
  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专项视察中,很多是来自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有些甚至是大医院的负责人。他们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大量来自一线的病人,感触也最深。事实上,分级诊疗并非什么新名词,之前也搞过类似尝试,之所以至今没有大规模被老百姓接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老百姓其实并不会看病。

  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许多人身体有问题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到网上搜索,如果查不到结果,就会去找大医院。

  如何让老百姓会看病?日常宣传很重要,这不仅是指媒体,更是指医院。像在静安区中医联合体中牵头的上海市中医医院,除了向医联体的基层医院输出人员和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输出“知识”。

  据上海市中医医院院长徐建介绍,现在上海市中医医院每月要举办各类讲课讲座7-8场,全年累计的听众人数达到8000余人次。在这些讲座中,除了养生保健之外,更有像常见病诊断、肿瘤防治等专业性较强的讲座,对于听众来说,不仅是增强医学常识,更重要的可以判断出自己的疾病是否严重,究竟应该到哪级医院去看才最合适。目前,上海市中医医院已经涌现出了不少科普达人和“民”星医生,他们将专业知识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深入基层与社区医院一起,用最通俗的语言向老百姓诠释健康的内容。

  在分级诊疗中,双向转诊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少人看到的是从社区医院通过绿色通道看三甲医院的专家门诊,而忽视了从三甲医院转向社区医院的康复。事实上,在康复等领域,社区医院的作用有时候比三甲医院更有优势,而这也需要有关部门广泛地宣传。同时,有关部门也应该进一步在用人环节上做出更多的尝试,除了可以提倡多点执业,让三甲医院的医生也有机会到社区医院去工作。同时,有关部门更要建立起长效的激励机制,让深入到基层的医生们能够更有获得感。增强家庭医生和社区卫生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进一步提升其社会地位。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谁都想花最少的钱,看最好的医生。但是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提倡的是“花最少的钱,看最合适的医生”,有时候最合适的医生比最有名的医生更有帮助,特别是在一些常见慢性病领域,社区家庭医生由于建立了随访制度,他们对于患者的情况更加了解,也更能及时发现可能的潜在问题,及时做好处理工作。      方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健康
   第A24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汽车周刊
   第A2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阳光体育/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科艺T台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广告
   第B06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8版:大购网专版
分级诊疗需要家门口的好医生
花最少的钱 看最合适的医生
新民晚报要闻A04花最少的钱 看最合适的医生 2016-11-02 2 2016年11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