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1月0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路头戏”到“庙堂音”
李君兰 孟庆江
  李君兰  文  孟庆江  图

  看孟庆江先生为越剧《断肠人》作的这张速写,不禁想起越剧中的女子举手投足间、眉宇眼梢里尽是戏,害羞时,侧身转头、长袖掩面,只露一双桃花眼怯生生看人;走路时,凌波微步、裙摆摇摇,只带一阵清风柔香来去。诗人为之魂牵的佳人大概就是越剧中的女子这般模样吧。对人物刻画极为细致、有着“中国第二大剧种”之称的越剧,起源于浙江嵊州民间,最初是并不登大雅之堂的“路头戏”、“草台班”,进入上海后,受海纳百川的城市气质感染,默默汲取各类剧种养分:取昆曲形体设计之长,不断美化剧中身段语汇;学绍剧“三五七”等唱腔,补原本细腻有余、高亢不足之短,此外,还研习话剧等西方戏剧的管理方式,建立“剧务部”制度,将编、导、音、美等各领域的专业人士都纳入创作队伍中,以提升演出的品质……最终蜕变为戏服华美、舞姿飘逸、唱腔温婉、可上得厅堂的典雅剧种。

  “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当经典越剧《十八相送》响起在2016 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上,飘逸的戏服、轻舞的小扇、袅娜的声音,推着泛着荷的西湖“韵”开阵阵波纹,微醺出一张张酣然陶醉的脸。彼时,越剧,这位“非遗”成员,以其跨越时空的魅力撩拨着地球村里的每一位居民的心弦!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长征五号成功发射特别报道
   第A03版:长征五号成功发射特别报道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0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大购网专版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新民法谭
   第B05版:家装专版
   第B06版:家装专版
   第B07版:家装专版
   第B08版:广告
姆妈的菜馒头
从“路头戏”到“庙堂音”
追影寻踪在东欧
沧海遗珠
微信不微
跳绳的好处
扫一扫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从“路头戏”到“庙堂音” 2016-11-04 2 2016年11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