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月份值得期待的演出不少,以下是我本人特别关注的部分,列出来供大家参考。以钢琴和室内乐为主,但乐队方面也有一些别致的演出。
布赫宾德演奏贝多芬全部钢琴奏鸣曲的系列音乐会已至尾声,仍有兴趣的乐迷大概只能等退票了。布赫宾德作为目前德奥学派钢琴家的代表,的确不失为最强有力的人物之一。他先后两次灌录这些作品的全集,还全面挺进海顿奏鸣曲的领域,那些作品长久以来都没受到足够的重视。就演奏贝多芬的品质,及呈现“全集音乐会”的精力而言,目前这位钢琴家都属于最恰当的人选。
目前,布赫宾德的音乐会等退票的话,基本也只能赶上最后部分。可另一套全集仍值得完整欣赏,或至少是聆听其中部分演出的。3月底至4月初的这段时间,维也纳交响乐团将通过四场音乐会演出贝多芬交响曲全集。这样的系列音乐会实在是大制作。尽管是采用本地的合唱团来演《第九交响曲》,可乐队本身已足够吸引人了。诚然,维也纳交响乐团一直生活在维也纳爱乐的阴影下,该团体在奥地利音乐界的地位却仍是举足轻重。
任何一支乐队的成长与塑造,都势必有真正的指挥大师的参与。维也纳交响乐团的历史正是在富特文格勒、克列姆佩勒、卡拉扬、卡尔·伯姆、朱里尼、普莱特里这些大师的工作中展开的。维也纳爱乐固然以高超技巧和音色美显得卓尔不群,维也纳交响乐团还是在演奏风格,及某种“审美”方面能够归入德奥名团的正脉。这次担任指挥的菲利普·乔丹我不甚了解,可单凭这样一支乐队来演,足够吸引我们去欣赏了。
说到维也纳爱乐,近期我们正可以领略它引以为豪的室内乐传统。毫不夸张地说,维也纳爱乐的演奏家组成的四重奏、八重奏等室内乐团体,对近百年来整个欧洲的室内乐演出活动来说,都是真正的“重心”之一。熟悉Decca的室内乐录音的人,应该都领略过其中的不少经典之作。4月3日,五位弦乐演奏家携手日本小提琴家宓多里,演出舒伯特的《弦乐五重奏》和勃拉姆斯《第二号弦乐六重奏》。宓多里上次来上海演出巴赫无伴奏的时候受到疯狂的追捧,可见人们对她的艺术是心中有底的。本次曲目如此之重,又是维也纳室内乐传统最核心的内容,热爱室内乐的人实在不宜错过。
不知为何,在这场音乐会之后,我们就会连续面对几场演出时间完全“撞车”的节目。在4月7日和9日的两晚,上海四重奏会带来勃拉姆斯全部的弦乐五重奏与六重奏,还会演出《第一号弦乐四重奏》。其中,最后一首五重奏是勃拉姆斯关键性的晚期创作之一,第一乐章尤其动听。几乎是光为了曲目,就值得现场去听一次了。况且上次聆听上海四重奏的勃拉姆斯,我深深为他们富有内涵,却不追求厚重的独特风格所吸引。那次是演出单簧管五重奏,无论四位提琴家,还是上海交响乐团的单簧管演奏家的表现,我至今难忘。
然而,4月7日还有乔万尼·安东尼尼与瑞士巴塞尔室内乐团的音乐会。上回该团体携手小提琴家穆洛娃,在东艺演出了贝多芬的协奏曲和《第七交响曲》。除了独奏家的风采之外,交响曲的演出也很好,不失为融合本真构思的现代乐队之典范。这次他们还是来演贝多芬,以《英雄交响曲》作为下半场,极富吸引力。同样,在4月9日有一场别致的独奏会,目前重要的新锐羽管键琴演奏家,埃斯法哈尼将现场弹奏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此人生于伊朗,学成于美国,最后在捷克跟随近代重要的羽管键琴演奏家Zuzana Ruzickova学习。去年DG发行了他演奏“哥德堡”的唱片。现场聆听羽管键琴独奏的机会已经难得,何况是目前有一定代表性的演出。
之后的4月15日,一场音乐会容易被忽略,却是给人不少惊喜的。张亮指挥上海爱乐演出勃拉姆斯的作品,惊喜之处在于《小提琴协奏曲》的部分,由维也纳爱乐的传奇首席,Rainer Kuchl担任独奏。而仅仅一天之后的4月16日,德米登科的钢琴独奏会也属惊喜的范畴。此人作为当代俄国学派的代表之一,是名气不那么大,却为内行听众所关注的演奏家。这次他来上海还是演出贝多芬《“槌子键琴”奏鸣曲》这样的重量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