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文艺界代表聆听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会
~~~上海文艺界代表聆听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会
~~~上海文艺界代表聆听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会
     
2017年12月0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为总书记唱支花灯戏
上海文艺界代表聆听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会
赵玥
■ 邵志庆
  昨天上午,文艺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会(上海站)在文艺会堂举行。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副巡视员苗宏,十九大代表、中国书协副主席孙晓云,十九大代表、中国剧协会员、贵州省花灯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邵志庆,十九大代表、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剧流派传承人施洁净,中国视协副主席王丽萍,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翁仁康等组成宣讲团作专题宣讲,上海文艺界的250余位著名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代表一同聆听了报告。

  现场演唱花灯戏

  花灯戏代表性传承人邵志庆还清楚地记得,十九大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代表团参加审议。总书记不仅对贵州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对贵州的发展之路步步规划,还特别针对文化建设展开了一番阐述,以陕西著名作家柳青为例,指出真正扎根人民的文艺工作者风貌,让邵志庆乃至整个贵州代表团都心潮澎湃。

  作为基层文艺工作者,邵志庆对此深有体会,越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越是底蕴深厚、深入人心。邵志庆感受到了自己作为花灯戏传承人的责任感,于是赶紧在会议间隙,用贵州的南路花灯原始小调《开财门》写了六句花灯,几经修改,最终在总书记面前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庆祝呀十九大胜利呀召开啰喂,总书记的报告呀鼓呀是鼓舞人心啰喂,总书记来到呀贵州团依吆子喂,贵州呀人民吆齐呀是齐欢腾啰喂,走呀进新时代呀,谱呀写新篇章呀,万众一心跟党走共迎辉煌、共迎辉煌啰!”现场,邵志庆也演唱了这首真挚朴实的花灯小调,博得满堂喝彩。

  我的天地在乡村

  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翁仁康自述出生在浙江萧山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喜爱文艺,后来走上了民间演唱艺人的道路。从艺40多年来,翁仁康一直在田间地头、山区海涂的基层百姓之中演出。即使后来调到杭州工作,他每年的乡村演出也在一百场以上。

  在翁仁康看来,曲艺演员是“个体户”,每个作品的创作和演出都得靠自己。乡村是曲艺人的学校,农民就是曲艺人的老师,扎根乡村给了翁仁康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让他获得多项国家级奖项并多次登上国家级艺术殿堂与海外剧场。他坦言:“曲艺工作者要心甘情愿地扎根基层,因为,我们的天地在基层。如果离开了乡村,就会找不到回家的路,如果脱离了百姓,一定会两脚腾空,我们要做乡村百姓心目中的艺术明星。”

  编剧的美好时代

  编剧王丽萍是宣讲团中当仁不让的“上海代表”。她的编剧作品《媳妇的美好时代》《双城生活》《保姆》《生活启示录》等,充满着温暖而美好的现实主义力量,不仅在国内观众中引发强烈共鸣,更是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故事的魅力。

  从1996年创作《婆婆媳妇小姑》起,这20多年来王丽萍笔耕不辍,一直致力于刻画大时代中小人物的命运。在她看来,笔下角色的欢乐与忧伤、奋斗与彷徨、幸福与励志就是百姓生活的一个缩影,能够描绘这个时代的发展轨迹,能够刻画小人物身上那些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积极努力的精气神,恰恰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特质。王丽萍说:“多写普通百姓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种种心路历程,由衷地表达真善美,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一份责任、一份担当、一份使命,也是一种光荣。”见习记者 赵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热线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24版:专版
   第A25版:家装之窗
   第A26版:家装之窗
   第A27版:家装之窗
   第A28版:养生/新民健康
我为总书记唱支花灯戏
深情回顾建党96年峥嵘岁月
明代手卷《丝路山水地图》入藏故宫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5我为总书记唱支花灯戏 2017-12-01 2 2017年12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