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召开后,习近平带领全体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从中国共产党起步的地方重温党史,不忘初心。这个活动意义重大。
上海一大会址是谁找到的呢?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根据2011年出版的《文博先驱——沈之瑜传》所述,是当时的上海博物馆馆长沈之瑜找到的。沈之瑜是我的大舅,他1990年去世后,大舅母陈秋辉为他出版了上述这本书,总结了他的一生。其中就有关于他寻找一大会址的总结。这本书由陈志强撰写,因为我母亲茹志鹃和几个舅舅是在大舅引导下参加革命,或与他共同生活,所以大舅母还召开我们表兄弟姐妹座谈会,给陈志强提供材料。
这本书记录了一些很重要的资料。1950年,为纪念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提出寻找党代会“一大”会址。当时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姚溱将任务交给沈之瑜和杨重光(时任宣传部干部)。沈之瑜是当时军管处美术室主任,第一任上海博物馆馆长。
沈之瑜接到任务后立刻到图书馆封存书里找来“一大”代表周佛海的“往矣集”,获得一条线索:“在贝勒路李汉俊家,每晚开会。”
为配合工作,当时上海市公安局长扬帆将周佛海的妻子杨淑慧从监狱放出来协助寻找。但是时间久远,杨淑慧记不清门牌号码,沈之瑜就带着她在贝勒路(现黄陂南路)上慢慢地边走边看。由于30年前李家门前还是菜地,现在都已是成片房子,所以杨的记忆也模糊了。直到走到望志路(今兴业路)附近,看到有两条弄堂,弄内一边是一排后门,另一边是石库门,杨忽然说:“这里有点像李家后门”,但哪一家仍决定不了。
这次寻找总算找到一点影子,“一大”会址从法租界缩小到黄陂南路又缩小到兴业路附近。后杨经过勘察,记忆逐渐清晰,确定是黄陂南路兴业路交叉口上有“恒昌福面坊”的房子。于是,沈之瑜亲自去调查当地居民,得知,这几排房子1920年由陈姓所造并出租,后几易房客,其中有个姓李的先生,曾将两幢房子隔墙打通,后搬走。1924年起,房子先后住过房客,做过当铺,又改做面坊。那位李先生就是李书城——李汉俊的胞兄,当年孙中山总统府顾问,国务院参议,弟弟李汉俊留学回来住在哥哥家。由此肯定周佛海文中所说“贝勒路李汉俊家”就是指兴业路(原望志路)106号108号中共“一大”会址。
与此同时找到的还有淮海路上老渔阳里最早的团中央活动机关所在地,和当时中共“一大”代表的宿舍,太仓路127号博文女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