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2月0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动!先让我拍一张
桑胜月
  文 / 桑胜月

  厨房,原本是我的领地,但近年来常常被女儿闯入。当然她来帮忙搭搭手是居多的,但有时就是来猎奇的。你听:

  “别动!先让我拍一张。”

  “这菜太好看了,我去拿手机。”

  哎,不就是几张黄澄澄的面饼吗?不就是两小碟红艳艳的番茄酱吗?有什么好拍的?

  但,孩子下了命令,我只得不尝,不动,定格在那里,成了她小时候唱的“我们都是木头人”喽!

  还没等我把菜端上桌,朋友圈里的你就已经看到我家今天要吃什么了。这真是打破了咱老辈的传统,哪有吃点东西吆喝得全世界都知道的!特别是过去出身不好,或者困难家庭吃着补助的,偶尔打个牙祭,那是要尽量遮遮掩掩的呢。女儿一听,就嘲笑:“都什么年代了啊,还过得小心翼翼的,幸福,就要晒出来!”

  好,那就把幸福晒出来。

  从此,按照女儿的指点,不能只拍成品,还得按部就班地拍出菜肴制作的每个过程,所谓“享受过程”也是厨房人的幸福。那天我做了好几盘烧麦,把蒸熟了的烧麦上传朋友圈,更把从皮子、选材、烹制馅料、上锅蒸煮的全程一一用图片展示无遗。做“刺毛球”,还足足写全了10条制作要领。这是开了个虚拟烹调培训班乎?否,有乐同分享也。我收获了许许多多的点赞不说,网友张伟、玉龄、妹妹海霞等居然都把自制成功的“刺毛球”照片发了来,盘盘色相都强于“师傅”。还别说,我尝到了分享的快乐,拍拍拍,不是炫耀,是互动,是交流,是友谊的流淌!

  老人,绝对是被年轻人同化了,你看,老人聚会,面对一桌色香味俱佳的菜肴,不少人顿生拍拍拍的欲望。这不,手机掏出来了,人,此起彼落地站起来了,你拍这只菜,我拍那只菜,有的干脆挺起身板,踮起脚,手机齐眉,来个大满汉全席照!这个过程中,不时有人喊“别动筷子”,“让开点,光线挡住了”,个个小孩儿似的!这就反了常理,饭店无意间成了照相馆,食客不是主角,菜是聚焦的焦点;抑或这里是食品展示会,大家品评的兴致极高,这只颜色鲜艳,那只品相好看,但又不像品评师,食品品评师那是要用舌尖来打分的,这里却在一个时段里只许动手机,不许动筷品尝。呵呵,然而,围坐的一圈谁也不急,谁也不躁,都知道这是上朋友圈直播呢!这已经成了聚会开吃前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仪式:先拍后吃!

  有时想想,真怕被讥为幼稚可笑,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一只菜、一碗汤、一桌食品,都成了我们的摄影作品,还迫不及待地到朋友圈去“发表”,收获的不是稿费,而是眼花缭乱的“鲜花”“大拇指”和一连串的点赞,简单而热闹!

  从什么时候起的呢?

  就从我们懂得了最好的养生是自己动手做自己喜欢的事开始;就从我们懂得了心态决定了快乐与否,它与金钱和年龄无关开始;就从我们懂得了一人屋中枯坐不如进朋友圈与人众乐开始;就从我们懂得了老人只要热爱生活同样能活出少男少女般的精彩开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热线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24版:专版
   第A25版:家装之窗
   第A26版:家装之窗
   第A27版:家装之窗
   第A28版:养生/新民健康
别动!先让我拍一张
书法作品
外号声声唤同窗
破静之悦
矿石收音机
扫一扫
新民晚报金色池塘/晚晴风景A23别动!先让我拍一张 2017-12-01 2 2017年12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