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陌生的岛名:新喀里多尼亚,城市更陌生,努美阿。从东萨摩亚的帕果帕果出发,向西南,游轮连航三天四夜,来到了这个鲜花盛开的地方。
新喀里多尼亚居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之间,是法国海外属地,人口26万余,土著人与法国人等多民族混居,首都努美阿,7万人,被誉为南太平洋的小巴黎。
我们一上岸,但见屋舍稠密齐整,路网纵横,大片修剪的草地、体育场、停车场,教堂,购物中心……尽现眼前。街上闲逛着白种人,拿着网球拍,牵着狗,俨然欧洲滨海小城模样。
于是,先去吉巴鸟文化中心,以期了解当地文化。这是一座钢结构与玻璃混搭的现代主义博物馆,用林林总总展品记录土著人捕鱼狩猎釆果的原始场景……我们在土著人制作的形状粗粝的彩色金牛前执牛耳,寓吉祥。博物馆周边散布着几间茅屋,低首进入,暗处见草席,灶具之类简陋物件,真实还原土著人的日常起居。
新喀里多尼亚有世界上最长的珊瑚礁与第二大泻湖,举目四望,但见蓝色梦幻,珊瑚灿然,鱼翔浅底,鸟鸣长空,杂树生花,周遭静谧……此景此情,恍如又回到了大溪地。这儿是法国人澳新人乃至欧美人的度假天堂,人们悠哉悠哉,在这里尽享阳光蓝天沙滩。我们陶醉其中,以至于在迷人的海滩边,津津有味看一对土人母女玩扑克许久许久。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努美阿是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许多二战遗址都成了休闲处。我们五人在其中一处叫“柠檬湾”的海滨美食酒吧一条街享受慢生活。其间一咖啡馆的老板很健谈,这位金发中年男子喋喋不休告诉我们,他是瑞典人,原从事金融业,因不堪北欧阴郁而漫长的冬季,所以迷恋并定居此地,说这里像极了法国戛纳,却又多了热带风情。
夜晚,华灯初上,海风凉起,又是一番景象,酒吧餐厅购物中心等热闹起来,人流摩肩接踵,我们选了一家法国人开设的海鲜酒家,75美元一位,每人面前置一条小木船,大龙虾生蚝三文鱼刺身与一种带甜味的当地虾等生鲜塞满一船,色香味均佳,我们食指飞动,大快朵颐,竟然忘了时间。餐毕,心满意足摸着圆滚滚的肚子,忽然想起,只剩半小时我们便要启航了。于是沿海边一路狂奔,眼看赶不上了,心慌意乱中开始议论要坐小飞机赶去下一站巴布亚新几内亚。这时,小路远处亮起车灯光,刘沙老师急中生智,迅即一跃,挺身车前,拦下。是一辆出租车,车内一对当地白人老夫妻与女司机均和善有礼,讯问之下急忙转向,先送我们去港口,当我们在汽笛长鸣声中最后一批登上游轮时,但见出租车三人还伫立在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