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全球两大指数公司均对A股伸出“橄榄枝”,而且有相互比拼的意思。周四,全球第二大指数公司富时罗素,正式宣布将中国A股纳入其指数体系。前一天,全球第一大指数公司MSCI宣布:计划将MSCI中国A股大盘指数的纳入因子从5%提高至自由流通调整后市值的20%。
就是说,两大指数均把A股纳入全球指数体系,并且不断提高A股的比重。如此,A股在全球股市中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出来。
投资者最关心的是会带来多少资金,短期可能资金不是很大,但长期来看,富时罗素首席执行官麦思平给出一个令人振奋的数字,他说:全球大概有25万亿美元的被动资金追踪富时罗素和MSCI两大指数公司。我们相信中国市场规模在未来能够占25万亿美元的10%以上,也就是大约2.5万亿美元的被动资金将有望在未来五到十年内流入A股市场。”
这个数字非常惊人,2.5万亿美元按目前汇率折成人民币大约是17万亿元人民币,而沪深股市目前总市值在50万亿元左右,那么,光全球指数基金就要占A股34%的比例,将成为A股最大的机构投资者。
A股的开放,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更可能是市场结构、投资观念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现在已经有了一些苗头。
如果外资在A股中占比较大,加上我们的公募、私募基金,养老基金、保险资金,那么,A股的市场结构将完全是机构占据主导地位,外资以及国内机构的投资风格必将影响A股。
那么,外资的投资风格是什么?看看美国股市就知道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大盘蓝筹股为主。以标普500指数为例,从2009年2月底至今,目前市值最大的苹果、亚马逊等均是涨幅较大的股票,是推动指数大涨的重要因素。笔者统计了一下,9年多时间里,市值最大的前6只股票涨幅为6.6倍,其他股票涨幅是2.5倍,就是说,如果扣除这6只股票,标普500指数的涨幅实际会比现在小。
也许这是A股未来的趋势,而且,目前已经有一些这样的苗头。典型的是上证50指数明显强于大盘,涨的时候涨得多,跌的时候又跌得少,使得目前上证50指数比2016年1月低点高了近30%。与此同时,这几年小盘股跌得很惨,A股正在从炒作小盘股向投资大盘股转变。
从行业来看,通过沪港通等渠道进入A股的海外资金,以消费、医疗、金融为主,对题材股不感兴趣,这可能又是未来市场的一个变化。
从小盘股到大盘股,从题材股到价值股,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