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鞋的作用如此之大,但对收入有限囊中羞涩的工薪族来说,那些动辄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一双的名牌鞋是轻易不敢问津的,因而对质地不错但样式过时的打折鞋情有独钟。笔者素来沉稳,作风严谨,看不准的事不会冒然出手。尽管如此,一次买鞋的经历却刻骨铭心。
那天得暇逛街,路经繁华街头一家不起眼的小鞋店,宣传牌子上清楚地写着:专卖大型商场里断码、过季、清仓的名牌鞋,价钱相当于原价的十分之一,最适合工薪族穿用。花有限的钱,能购得高档鞋,您还犹豫什么。如此撩拨人心的广告内容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看看店里朴素的陈设和众多的皮鞋,不由自主地走进去。两名女售货员年纪均在40岁以上,脸上布满了沧桑痕迹,说话显得忠厚实诚,使人陡增信任感。在她们极力劝说下,选了一双据说原价500多元的“名牌鞋”,如今售价仅80元钱。虽然不管退换,但粗粗一看质量尚可,急忙掏钱买下,一瞬间心中惬意。
没想到,这双准备当作“物美价廉”典范的皮鞋,穿上不到半个月,鞋面与鞋底几乎全部开胶。修鞋匠看后讲,这是内行人才能辨别出的三层薄皮,俗称纸皮子,在南方卖十几元一双,根本没有再修的价值。呜呼,八十元的鞋子只穿十五天,合一天两元,非但不便宜,反倒成了昂贵样板。
事后与友人谈及此事,众人都说此事是个陷阱。人家早就布好局,利用一些人图便宜又想穿好鞋的心理,子虚乌有地编造谎言噱头,引君入瓮。待买卖成交后,再发现皮鞋属于假冒伪劣货时,她们会以处理鞋为由,对售后服务一推了之。此刻静下心来反思就会明白:天下哪有这般好事,名牌鞋竟卖到原价的十分之一,况且长年有货,替哪家商场处理又不说明。尤其是雇上几名貌似老实厚道的女工做推销,自然诱人上当。如果当时头脑清醒些,凡事先想想为什么,有无可能性,以前教训有哪些,自然心中有数,任尔东南西北风,打定主意不放松,抵御“廉价”的诱惑。除此之外,笔者以此为教训,决意让其他消费者不再上当,将此事经过写成稿件在主流媒体发表,还引起工商部门的关注,对那家小店给予处罚,那些骗人的“礼拜鞋”也全部被查封。
如果换一个层面思考,不难发现,买卖双方的关系既平等和谐,又微妙复杂,之所以有人总是上当受骗,关键就是贪图便宜的心理在作祟,被“廉价”二字挡住双眼,大脑发热,乱了方寸,剩下的只有挨宰的份儿了。其实,只要心中自有定盘星,任你作秀不迷茫,即使手段再高明,骗子伎俩照样能看穿。
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