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姓,是上海一个特色姓氏。上世纪80年代末,在全国仅居第14位。而在上海,则居全市第4位。在上海朱姓留下的各类人文景观中,当数青浦朱家角最重要。朱姓所建的园林,明代有朱豹建于长宁区法华镇的怡老园。
这个朱豹,其实出生在千年古镇新场,古名为“石笋里”,以盐业繁荣市镇,拥有“浦东十八铺,新场第一镇”和“小小新场赛苏州”的美名。朱豹是明朝正德年间中进士的,在浙江奉化任知县期间,他仗义执言、刚正不阿。不少达官显贵把他当作拉拢腐蚀的目标,但是他丝毫不为所动,屡屡严词拒绝。调任余姚当知县后,善于针砭时弊的朱豹大胆改革里甲中的弊端,因政绩颇佳,受到朝廷的赏识与百姓的爱戴,又升任监察御史,专门考察官史,用现在的话就是中央组织部的部门负责人。由于剖析时政切中要害,论事剀切入理,后来他又被调至江西军中任职,在清理军务时,正当江西宁王朱宸濠南昌兵变之后,岁荒多盗,朱豹不忍眼看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发票赈饥,救活民众数千。“河工兴,盗自无”,朱豹又借机释放死囚30多人。后又去福州主持军务,当是目前的大军区负责人了。
拳拳赤子心,殷殷爱民情。朱豹虽身居高位,却从不以自己为尊,总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一向低调的他在乡里出行也从不乘轿。他说,我本不高贵,只有与老百姓平起平坐,为民谋利,百姓才会惦记着你,信任、支持和拥护你。
当然,最令人称道的要数他疾步匆匆,为父送行的故事了。朱豹的父亲朱曜是明代《上海县志》的编纂者之一,后为清江提举(明代督造船只的官,每年造船五六百艘)。据《海曲诗钞》上所言,朱曜是松江府上海县下沙场新场人,朱豹发达后始迁浦西上海县二十八保。朱豹为人刚正清廉,在福州任知府时父亲突发恶疾去世,便赤脚步行30里回家尽孝。根据当地的习俗,父母过世,儿子必须披发赤足,回家守制。朱豹赤足散发,穿着破烂不堪的单衣扶着灵柩的感人场面,无不让沿途的父老乡亲们赞叹和感动,于是乎,“士民哭泣追送”。事后,孝顺的朱豹又为父亲守墓斋戒三年。
新场因盐而繁荣,文化也因经济的繁荣而昌盛。朱豹的诗词流丽清逸,作品甚多,有《朱福州集》传世。其诗词128首,奏疏10篇,均被《四库全书》收录。除了朱豹,新场籍文学家的作品被收入《四库全书》的还有朱国盛、叶映榴等人。朱豹的儿子朱察卿,自称醉石居士,系国子监太学生。和父亲朱豹一样,察卿不仅才华横溢,著有《朱邦宪集》十五卷,而且慷慨任侠,与他父亲一样做了很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