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记载,早膳内容有“三鲜鸭子”“鸭条溜海鲜”等,什么原因让帝王之家对鸭肉如此看好?
鸭肉的营养价值与鸡肉相仿。不过,平常吃的肉禽类大多是温热性,而鸭肉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温不热,清热去火,所以容易上火者可以多吃鸭肉。在中医看来,鸭肉性味甘、寒,入肺、胃、肾经,具有补虚滋阴、养胃生津、补血行水、清热健脾等功效。秋季吃鸭肉,既能补充夏天过度消耗的营养,又可消除以前的暑热给人体带来的不适。
鸭是为餐桌上的上乘肴馔,也是人们进补的优良食品。鸭肉“填骨髓、长肌肉、生津血、补五脏”,可补虚生津、利尿消肿,适用于阴虚内热引起的低烧、便秘、食欲不振、干咳痰稠等症。一般来说,若是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有益健康。《本草纲目》记载:鸭肉“主大补虚劳,最消毒热,利小便,除水肿,消胀满,利脏腑,退疮肿,定惊痫。”
体质虚寒,受凉引起的不思饮食,胃部冷痛、腹泻清稀、腰痛及寒性痛经以及肥胖、动脉硬化、慢性肠炎应少食。营养不良、产后病后体虚、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糖尿病、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炎、浮肿者宜食鸭肉。体内有热、上火、发低热、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和水肿者食用鸭肉更佳。
鸭子吃的食物多为水生物,故其肉有大补虚劳、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咳自惊、消螺蛳积、清热健脾、虚弱浮肿等功效;治身体虚弱、病后体虚、营养不良性水肿。公鸭肉性微寒,母鸡肉性微温。入药以老而白、白而骨乌者为佳。
鸭肉食疗方
一、鸭肉荸荠荷叶汤
做法:准备瘦鸭一只,去头及内脏,切块、炖至半熟,加入荸荠500克,菊花、荷叶各50克,纱布包好,小火炖熟,撇去浮油,酌加配料,吃肉喝汤。用于阳热亢盛,阴液亏虚引起的头晕、头痛、便秘等症。
二、老鸭莲藕木耳汤
做法:准备老鸭一只,洗净切块,保留鸭内金。炖半熟时加入鲜藕100克,黑木耳50克,小火炖熟,吃肉喝汤。调料中少用花椒、大料、桂皮、干姜等温热之物。用于脾胃有热引起的恶心干呕、口舌生疮、食欲不振、咽干口燥等症。
三、老鸭鸡肉汤
做法:准备老鸭一只,母鸡一只,取肉切块,加水适量,以小火炖至烂熟,加盐少许调味服食。此方取老鸭肉、母鸡肉皆善于益气补血,故配合应用,适宜眩晕心悸或血虚所致的头晕头痛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