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就是校庆不设主席台。所有与会人员全部坐在台下,右前方是远道而来的老校友。第二,“序长不序爵”。典礼伊始,主持人首先介绍的不是领导,而是两位最年长的耄耋校友:1939年入学的95岁校友龚志黄和1944年入学的93岁校友李涛。校友接待,只问长幼,不论尊卑,不论官位。第三,校庆并不遍邀各大高校领导,而只请部分高校领导为110周年校庆写贺信,无需亲临校庆典礼。第四,校庆晚宴不设酒席,而是学生餐“四菜一汤”。
南大敢于回归平淡之举,让人想起去年举办百年校庆的某知名大学特刊,封面上印制知名校友照片,处在顶端的几乎是该校培养的政界人物,排序把校友分成了三六九等,高低贵贱、等级森严。再联想到不久前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中的“亿万富豪”一栏:该高校以84名亿万富豪校友、财富合计近3000亿元,成为最会“造富”的学校。
由此不禁想问,中国高校难道是培养富豪和官员的摇篮吗?中国教育水平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大批真正人才外流,知名高校更像衙门或公司,威廉·冯·洪堡所谓独立自强,以人才培养为己任,强调公平平等的大学精神几不可寻。只有当大学真正具有大学精神,才可能成为育人摇篮。所幸,南大校庆四破陈规,让我们于茫然中看到一盏微弱的桔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