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式服务闵行区创新犬类管理方式
1年前,闵行区开始试行“一门式”免疫、办证,养犬人带着犬只到就近的“点”上免疫、登记,不用再几个地方来回跑。
目前,整个闵行区有15个免疫登记点。这些个“点”的布局都是怎么确认的?原来,区农委和犬管办一起在网上公示,公布免疫、登记点所需条件、报名时间地点,公开征集辖区内有资质的宠物诊所自行申报。告示截止期满,审核所有报名宠物诊所,然后网上公示符合条件的诊所,听取市民意见,无异议后颁发免疫点认定证书。
今年,闵行区从25家宠物诊所中筛选认定了15家免疫登记点。这15个点都延长免疫登记时间——每天上午9时30分到下午6时,除了春节,其他节假日都能办理。养犬户一次完成免疫、办证,还省了上班请假的麻烦。而在往年都是指定时间、地点,一个街镇最多安排3天,一旦错过了全部到莘庄一个点办理。有了“一门式”服务,跟行政效率一起提高的,是犬只免疫率和市民安全感。
遗憾的是,目前全市只有闵行区实施“一门式”服务。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对全市2000多位市民的问卷调查表明,受访人对“免疫、登记便利性”表示认同的,均未过半。“目前,犬只免疫和办证数量虽较往年大幅提升,但仍有大量犬只未免疫、办证。”市人大代表金永红参加了执法检查,他认为,闵行区“一门式”服务创新了养犬管理方式,亟需推广。
只开出一张“罚单”可否简化行政执法程序
迄今,除了青浦区发生一起驱使犬只咬人案件,养犬人被依法逮捕外,全市没有其他处罚养犬违法行为的案例。换句话说,迄今对养犬违法行为,申城只开出了一张“罚单”。行政执法究竟碰到了哪些棘手的事?
市公安局治安总队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本市共收容流浪犬1.4万条,消除了一大批“犬咬人”隐患。但在收容流浪犬的过程中,基层民警也遇到了不少难题。“捕捉流浪犬,我们要手捉,去年我们辖区一共收容了6条流浪犬,一位民警在执法过程中被流浪犬咬伤。”静安分局曹家渡派出所的一位民警说,民警赤手空拳捕捉流浪犬,自身安全无法保障,建议可否为民警配备麻醉枪。
同时,民警依法收容流浪犬的过程中,也受到不该有的干扰。一些基层派出所接到110报案,一旦要将无主犬、流浪犬依法收容,就会受到一些人的阻挠,这些人自称要保护动物,肆意干扰民警执行公务。
而基层民警的普遍感受是:有效收容无主犬、流浪犬,抑制非法养犬,还需要简化执法程序,比如,有2个以上民警在场,有录音摄像,就可以当场处置。
“执法检查表明,要让更多养犬人依法登记,最大限度减少违法犬只危害公共安全,基层执法不止需要‘软服务’,还需要强有力的执法手段。”市人大代表方超伦在执法检查中建议。 本报记者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