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已呈现全球性趋势,在西方被称为“人口定时炸弹”。在一些发达国家,延迟退休被提上日程,甚至有企业未雨绸缪设置“老员工生产线”,高技术含量的“夕阳红”产品更是成为市场新宠。
专设“老员工生产线”
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丁戈尔芬的宝马汽车公司工厂有一条“老员工生产线”,由42名平均年龄为47岁的员工组成,这比公司内其他生产线的员工平均年龄大8岁。
在一般概念里劳动力越年轻越好,宝马公司花费4万欧元特设这条生产线,并不是为了“照顾”老员工,而是深谋远虑、未雨绸缪之举。
这个实验项目名为“今天为明天”,旨在确保10年之后的宝马公司仍能保持业内技术创新领先者的地位。因为宝马已经预见到,到2017年公司所能雇佣的员工平均年龄大约就在47岁这一水平线。
“老员工生产线”引进70项措施,以适应员工“老龄化”特点,改善员工工作环境。例如,生产线引进一些价格不菲的新型办公设备,包括一种根据中老年人身体特点设计的智能工作椅,每把坐椅成本1000欧元,可根据人体姿势需求调节形态、缓解身体疲劳。无论站着还是坐着工作,或是在工作间隙小憩,这种坐椅都可以帮人找到更为舒适的状态。还有一种具有放大效果的隐形眼镜,单价也是1000欧元,能够帮助做分拣零件工作的员工缓解眼压,减少分拣出错率。
这些办公设备价格虽高,但事实证明钱没有白花。“老员工生产线”的效率在一年内提高7%,与其他较年轻员工组成的生产线效率持平。
“这个项目引进的设施很快就成为每个新工作场所的标准配备,不分员工年龄。新设施所产生的有益效果适用于任何年龄段的人,这个项目不只是为了研究如何打造适合年纪较大员工的工作环境,而是要为所有年龄段的员工打造一个适应老龄化趋势的工作环境。”宝马集团负责人力资源战略的副总裁托比亚斯·施密特-赖因特耶斯说。
劳动力老龄化迫近
包括宝马在内的不少企业意识到,劳动力老龄化已是迫近的现实,提高退休年龄很可能成为许多国家不得已的选择。
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就业人口中老年人比例在稳步上升。1985年第一季度,65岁至69岁年龄段美国公民中仅有17.8%仍在工作;到2005年中期,这一比例为27.6%;到2011年则升至32.1%。70岁至74岁年龄段美国人中,就业比例在1987年第一季度统计时为9.8%;到2011年,该比例已达到18.8%。
据欧盟统计局估计,在2005年至2030年间,英国处于55岁至64岁之间的人口将增加1400万;另一方面,同期内15岁至64岁的劳动人口总数却将减少2000万。
基于人口老龄化的现实,今天的青壮年劳动力未来可能无法选择提早退休,甚至连正常退休也可能成为奢想。即使就业领域或所在国家拥有丰富劳动力资源,被越来越多老人摊薄的养老金也意味着很多人将不得不选择“活到老,干到老”。
智能产品服务老人
“雇主需要考虑员工变老后身体上的变化。”专为65岁以上老人生产电子通讯设备的英国Doro公司总经理克里斯·米林顿说,“人的听力从出生一刻就开始下降,尤其是对高频声音,听力的下降趋势尤为明显,而那正是电话机的工作频率。你可能先是再也听不到字母S的发音,然后开始漏听整个词语,通话变得很困难。”
针对老年人听力下降问题,Doro公司发明了一种能够调节声音频率的电话,使用方法类似于音响系统中的图形均衡器,帮助用户将容易被漏听的2至4千赫频率区间的声音调至容易接收的频率。
你是否注意到天气寒冷时,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触摸屏往往反应不那么灵敏?那是因为寒冷会减缓人的血液循环速度,从而影响到触摸屏技术的使用。
不过,当你变老后,不管天气冷热,血液循环一样会变缓。所以对那些工作中需要使用触摸屏的中老年工人而言,他们或许迫切需要相应的技术革新。市场上现有的一些智能产品已经具备适用于老年人的特殊功能,这类产品的设计初衷通常是为了辅助智力障碍人士。
视声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格伦·图基说:“浏览与阅读应用程序越来越流行,这种技术通过把文字拼读出声,使智力障碍者能够阅读印刷或电子文本。它还可以用来撰写和编辑文件,并带有做笔记、内容小结和文字概要等特色功能。”
更多更新产品正在开发中。英国AbilityNet公司的脑力潜能项目由欧盟赞助经费,已经开发出一种可以利用大脑“运行”电脑的技术。“它专为那些运动神经受损伤的人设计,利用脑电波,或者你也可以称之为意念,与个人电脑互动。”AbilityNet首席执行官奈杰尔·刘易斯说。
今天小众明天主流
英国拉夫巴勒大学工作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谢丽尔·哈斯拉姆教授是一项名为“工作到老”的大型研究主要负责人。这项研究旨在分析劳动力老龄化的影响,已经历时4年,花费130万英镑。研究结果显示,适应劳动力老龄化的解决方案不一定需要多高的技术含量。
“活动身体非常重要,长时间坐在工作台前没好处。”哈斯拉姆说,研究包含一个“步行午餐”实验项目,研究人员在办公室墙上挂上一大张地图,鼓励员工午餐时间走到室外,而非坐在办公桌前吃三明治,还要求他们用智能手机将沿途所见景象拍照记录,回办公室后打印出来。“他们会把照片张贴到地图上,这样既能与同事分享周边地区的相关信息,也有助于让自己精神振作。”
宝马公司刚开始实施“今天为明天”项目时,员工们曾戏称它为“退休人员生产线”。有些人担心,企业和员工会对劳动力老龄化趋势视而不见,并且抗拒作出相应调整。
视声技术公司的格伦·图基却对未来相当乐观:“明天的中老年一代就是今天精通电脑的年轻一代,辅助性技术将很快成为平常事物,今天只是针对特殊人群的小众技术,明天就将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