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微信拜年成了新宠。许多朋友用微信发布祝福,有的还发了带动画的图片,还有朋友发来声频或是视频,听到久违的声音,看到久违的面庞,甚是亲切。科技为拜年增加了现代元素,而且更加环保和节约——因为微信是按流量计费的,既没有浪费纸张的嫌疑,也少了花费银子的大笔支出,值得推崇。不过,这只限于已经开通微信的朋友。
寄贺卡曾经是朋友间拜年的主流方式。每年春节前,都会买来一堆贺卡,按对方的身份地位、亲疏关系分门别类写上不同的话语,通常长辈们就写“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中年人就写“事业进步,宏图大展”,年轻一点的就写些“新年快乐,越来越漂亮”之类的话语。一般关系的简单祝福,关系好的还要挖空心思多写几句,借此联络下感情。后来有些疲于应付,每年都写到手酸,花费了无数纸张不说,还增加了邮政人员的负担。
到了21世纪,短信渐成拜年主流,其中趣事多多。以前的手机功能单一,只能逐条发,常常发到后面连自己都忘了发到谁了。后来智能手机大行天下,可以用手机群发,也可以连上电脑用软件群发。短信的内容更是五花八门,有“单刀直入”直接祝新年好的,也有文绉绉引用雅致诗词的,还有恶搞无厘头的,更有吓人一跳却又急转弯的,但大多不是原创,而是做了回文抄公。甚至每年都会收到个别粗心大意者在转发时直接将别人姓名也转发过来的,每每忍俊不禁。每年还能从收到的拜年短信中发现一些新朋友。前两年,还流行过发彩信拜年的,可算是短信拜年的豪华版。望着一张张美图,不禁在心里感叹:真是有钱人啊。要知道,这一条2元,几百号人的话……真是为中国通信事业做大贡献了!
其实,不管拜年方式如何升级,用心才是关键。无论是登门,还是贺卡,或是短信或微信,用心去编写、打造祝福内容才是关键,才能让人心生亲近,对父母尤是如此。近来过年前都会为父母们挑一件贴心礼物,有条件的话更要回家和他们一道过年,不管路途远近,不管刮风下雪。因为,路途也是礼物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