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8月0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夫暑
王莉
  王莉

  夫暑,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脏为心,故暑喜归心。中之,使人噎闷,昏不知人。

  ——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叙中暑论》

  暑是夏季主气,性炎热,在五行属火,在五脏与心气相通。暑气炎蒸,超过机体的适应能力,则成暑邪。

  暑邪致病,多表现出火热症状,如发热、心烦、面赤等。暑邪伤人还有一些特点:耗气、伤津、易挟湿。《素问·举痛论》:“炅则气泄。”暑邪致腠理开,大汗出,气随汗泄,故伤暑者多津伤气弱,如乏力、汗出、口渴、尿赤等。夏季暑热炎蒸,又阴雨多湿,明清间名医喻昌说:“体中多湿之人,最易中暑,两相感召故也。”中暑者常见身重倦怠、身热不扬、胸闷呕恶、大便溏泄、纳呆苔腻等暑湿证。

  值得注意的是,暑天也有伤于寒者,明代医学家张景岳称之为“阴暑”,不可与伤暑相混淆。

  暑与心五行中同属火,暑邪易伤心,中暑每见心慌气短,甚则神昏脉绝。防暑须重养心。心主神明,又主血脉。夏季血脉畅通,热情高涨,神、形皆处于张扬奔放的状态。一方面要顺应这种阳气鼓动于外的趋势,另一方面不可外泄过度,宜宁心敛气,悠然消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云南鲁甸6.5级地震· 特别报道
   第A03版:云南鲁甸6.5级地震· 特别报道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A25版:新闻面对面
   第A26版:专版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新民资讯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第B21版:旅游资讯
   第B22版:旅游资讯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读诗闲话
找回我们的童心稚气
夫暑
“邨”非“村”
为事必得其全
与死神擦肩而过
林荫路
美国版夜光杯A22夫暑 2014-08-05 2 2014年08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