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西方媒体预测特朗普和欧洲领导人在看待自由贸易、全球合作等问题上的理念不同,可能出现“世界观”的碰撞。果不其然,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急着与这位美国总统撇清关系,她表示,即便英国选择离开欧盟,但仍将是全球贸易的倡导者。而德国总理默克尔则质疑西方是否从两次世界大战中吸取教训。默克尔若有所指地说:“如果遇到了不公平的贸易政策,可以通过多边方式解决,而不是单边采取保护主义措施。这样做只会让我们更孤立。”
丹麦首相拉斯穆森说:“我认为每个人都需要认识到,无论你是一个多大的国家的领导者,你都无法只靠自己实现你想要的。”立陶宛总统格里包斯凯特也同意这样的观点,她说:“我们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别无选择,只能团结在一起,不要互相隔离。”意大利总理保罗·真蒂洛尼更是补刀说道,将本国优先放在嘴边本无可厚非,保护自己国家的公民、企业,保护本国经济也要“有一个度”,贸易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保护主义与经济增长背道而驰。
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各国携手打造一个新的“全球契约”,支持全球化,否则极端主义会在今后的10至15年内在各国相继取得胜利。而当提到世界共同面对的一些挑战时,马克龙拿达沃斯的雪开起了玩笑。“如果你看看窗外的大雪,很难相信全球正在变暖。”他转身看了看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话中有话,“幸运的是,你们今年没有邀请任何对全球变暖持怀疑态度的人。”这个颇有意味的笑话引得台下不少人会心一笑。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分析,本次年会上的交锋,主要原因在于美欧之间发生了理念冲突,进而引发利益冲突。特朗普奉行“美国优先”,欧洲尽管民粹主义力量抬头,但并未在法国、德国等主要国家执政,这导致自二战结束以来,美欧首次在政治理念上出现错位。
他认为,“特朗普效应”不是暂时现象,其引发的美国社会变化会让美欧关系难以回到之前的状态。随着欧洲国家的一体化理念、国际多边主义理念与美国发生严重冲突,欧洲会根据美国的变化调整外交策略。美国退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和不断威胁退出伊朗核协议,让欧洲下决心提升与中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