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科技资源创建上海实验室;为快递小哥操心劳动合同;为城市安全建风险数据库和安全隐患地图……委员们思路开阔,视角独特。市委书记李强冒雪赶来,倾听委员们建言献策。
整合科技力量
创建“上海实验室”
上海如何更好地推进科创中心建设?昨天,市政协委员黄勇平代表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第一个发言。他建议对标上海重点发展领域,创建“上海实验室”,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将创新目标融入产业化发展全产业链。
黄勇平说,作为国家战略的科创中心建设,核心是全球影响力和服务上海经济。但根据“十三五”规划,支撑上海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海洋及装备、航空航天、节能环保,虽然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但是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和引领。上海迫切需要强有力的抓手,聚焦产业前沿需求,凝聚全市科研力量,协同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为此,黄勇平建议对标上海重点发展领域,借鉴国家研究中心和正在筹建的国家实验室经验,创新体制和机制,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创建与上海重点发展领域相对应的“上海实验室”,为上海重点领域的发展提供基础理论和原创技术,为功能性转化平台提供领先的高水平成果,引领上海支柱产业的发展。
排查潜在隐患
设立“风险数据库”
安全是城市运行的生命线,也是城市腾飞的“起跳板”。市政协委员陈永弟建议,大调研活动应该把安全隐患排查作为重要内容,对全市的潜在风险进行全面梳理。
“我们调研中发现,目前对公共安全的相关薄弱点、风险点梳理还不够,有的是沿用几年前的数据、对具体变化情况没有实时掌握,有的是采用抽样等方法简单估算,与实际情况有出入。”陈永弟认为,包括高层建筑、轨道交通、核心商圈、建筑工地、特种设备,以及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等,都要建立各自的短、中、长期风险数据库和安全隐患地图,尽早制定出城市风险源目标管理清单,真正做到情况明、底数清,拿出有针对性、科学实用的风险管理流程及方式方法,确保“百密”而无“一疏”。
排查的目的是为摸清底数,但目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无法融通支持,也是亟待打破的共性问题。陈永弟委员举例说明:纽约利用大数据平台,把90万栋楼宇和19个行政部门的数据打通,定时排出一个火灾发生概率的序列,然后集中处置最前面5%的风险。这一举措,使纽约的火灾发生率大幅降低。
类似的尝试已经起步。据陈永弟介绍,静安区已建立起全市首家区级政务数据管理中心,把包括公共安全在内的所有政务数据都归集到这个平台上来。陈永弟建议,全市要进一步打破信息屏障和数据壁垒,实现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大数据的整合分析,对风险等级进行动态评估,并优先处置排在前列的安全隐患。”
健全相关措施
保障“新就业群体”
据不完全统计,本市物流快递员、护工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商场信息员、网约送餐员、房产中介员、货运驾驶员等灵活就业人员已超过150万人。但据姜海涛委员代表上海市总工会发言时指出,新型就业群体存在劳动合同不签、社会保险不缴、劳动经济权益不保等“三不”现象。相关调查显示,快递人员日平均工作时长在12小时以上的达24.7%。有业内人士称,90%的快递员没有劳动合同,加盟店的快递员社会保险覆盖面不到20%。
为此姜海涛建议,结合本市 “大调研”工作,成立新型就业群体专题调研组,排摸梳理新型就业群体分布结构、人员规模、发展趋势等,在此基础上,针对该群体在劳动关系、收入保障、法律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建立健全现行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对策措施,既促进灵活就业规范有序发展,又确保新型就业群体权益维护于法有据、有章可循。
本报记者 潘高峰 江跃中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