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面率先尝试
人们往往会把美国第一座“无书图书馆”追溯到堪萨斯州立大学的工程图书馆(Fiedler Engineering Li-brary)。这座2000年开放的图书馆完全采用数字化资源,只保留了一些还未实现数字化的实体参考书和期刊。在当时互联网刚刚起步、数字资源还并不丰富的条件下,这个改变无疑是大胆的。
“无书图书馆”真正引起人们的注意是从2010年开始的。2010年中,斯坦福大学将其物理学和工程学图书馆改造成“无书图书馆”的模式,新的图书馆依靠大量的网络和数字资源,提供了Kindle阅读器和苹果的iPad平板电脑供学生使用,还把其参考咨询等传统服务进行了全面数字化。该图书馆并非完全没有实体书,这座图书馆仍然保留了约1万卷实体书,而其他实体书则保存在距离学校几公里远的密集仓储设施中。
2010年稍晚的时候,得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的应用工程学和技术图书馆也开始推行“无书图书馆”的模式。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座图书馆中完全没有实体书,有需要的读者可以从学校的图书馆总馆里获取相关的实体资源。
提高图书资源效率
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美国各类型图书馆普遍面临预算问题;这个压力又随着数字资源不断增长的价格而进一步加剧。数字时代降临,人们行为方式的变化等,也让图书馆实体资源的效率大幅下降。根据美国学院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跟踪数据,美国大学图书馆用户人均的实体资源借阅量近年来正在急剧下降。根据过去15年的趋势来看,大学图书馆实体资源的人均借阅量很有可能会在2020年前后下降为零。尤其是大学工科,其研究实践已经越来越多地以虚拟资源作为中心,渐渐远离实体资源———在某些时候甚至渐渐远离实体图书馆。因而工科图书馆往往成为大学图书馆进行“无书化”实验的先行者。
近年来,如何提高资源效率成为很多图书馆考虑的优先事项。图书馆利用淘汰实体资源所节省下的空间,建立学习共享空间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空间,能够让图书馆在新的信息环境下保持对用户的吸引力,维持其生命力,因而也成为所有“无书图书馆”共同的实践。
公共图书馆推广难
公共图书馆因其读者的需求和借阅习惯与大学图书馆迥然有别,因而“无书图书馆”的实践目前只有极个别的案例。
201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新港滩(Newport Beach)因为面临严重的财政压力,所以考虑把这个小镇的一座图书馆分馆完全改造成社区中心———也就是在维持图书馆其他服务不变的情况下,剥离其实体书资源部分。读者如果有需要,可以从本镇的其他公共图书馆进行远程传送。
另外,美国威斯康星州的麦迪逊公共图书馆(Madison Public Library)计划在今年进行内部装修。图书馆在将内部图书都搬离图书馆的时候,举行了一次为期一天的纪念活动,名为“无书”(Book-less)。图书馆邀请了100多位艺术家,进行了全方位的艺术展示。一方面,这次活动是当地公共图书馆努力成为社区中心、增加公众意识的又一次公共活动;另一方面,在象征意义上,也有助于当地图书馆用户意识到图书馆的现实和未来不只是书而已———虽然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只是一种理念而已。不过,公众意识未跟上“无书化”发展趋势。据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在2010年数据,美国人仍然把图书看做是图书馆的品牌,有75%的被访者在说起图书馆的时候,会首先想到书;而在2005年,这一比例只有69%。
李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