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临近,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那个还相信圣诞老人的年纪。但在那青葱的年纪,我早已认定自己的圣诞老人另有其人,并沉醉在他的童话世界里。这一醉,就是好多年。
我的“圣诞老人”就是华特·迪士尼先生。他所创造的卡通形象,直到现在都还在我心底唱着歌。迪士尼通过蹦蹦跳跳的主人公以及他们嬉戏打闹的故事,传达了真诚友善等品德,并且塑造了这一时期的经典形象,编织了一代人的回忆。
初见迪士尼,是一本妙趣横生的《米老鼠》报刊。短短几年,就扩大到了一整个书柜,再之后,迪士尼的大家庭日益壮大。直至今天,这群充满童心的制作者还在不断给观众惊喜,但无论是书刊还是大荧幕,都在用新的角度去融入新的故事,用新一轮的泪水迎接新的感动。迪士尼的公司标语是“点亮心中奇梦,献给心中孩子”。谁不曾有梦?谁不曾是孩子呢?童话故事之所以能在各年龄层的心中长青,就是因为大家都曾是少年,都拥有一颗从童话里长出来的心。
脾气暴躁的米老鼠愿意接纳糊糊涂涂的唐老鸭,锦衣玉食的公主愿意帮助素未相识的普通人,出身权贵的小姐拥有戎马丹心走上沙场……小时候的我看得懵懵懂懂,只觉得心驰神往,羡慕这种不计得失的友情、一见钟情的爱情和义无反顾的亲情。长大后,我开始仔细斟酌,因为自己不再承担得起话不投机的友情、一无所知的爱情和鲁莽灭裂的亲情,这时我们看的已经不仅是动画,而是将道理深入浅出表达出来的作品。
在他的作品中,每一位主人公都有着出色的品性,每一个故事都有着美好的结局,我们在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中放纵想象,在瑰丽绚烂的画面中开拓视野、在婉转动人的音乐中陶醉心灵。迪士尼不是娱乐的传递者,而是梦想的制造者。欢声笑语是每部动画的基调,让童年留下的记忆不只是歌舞的画面,更多的是升华的友情、爱情和亲情。这些星星点点的感动,点燃了童年的草地,余烬结成名为情怀的肥料,滋养着我们人性柔软的一角。
随着时间流逝,我们渐渐不相信圣诞老人和童话,但是我们依赖童话的积极影响来平衡自己,有时在理性坚硬的土壤上站得累了,在名利当道的社会中碰一鼻子灰了,也想回到充满梦幻和感性的童话世界里去打打滚,让自己全身心再次接受真善美的抚慰。不相信童话,只是对现实世界的妥协,但我们依旧尊重童话。
我多想在绛紫色的夜里,听到清脆的麋鹿铃铛声,见到醉醺醺的圣诞老人,收下带有烟囱灰的圣诞礼物,华特·迪士尼在我生命中扮演的,正是这样一位圣诞老人。不同的是,他送给我的是爱、真诚和勇敢,这一份礼物透过双眼,直接邮寄到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