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刻版画在抗日战争中的宣传和鼓舞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不论是解放区、国统区还是沦陷区,美术工作者创作的木刻版画在宣传抗日和唤起民众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抗战题材的版画内容大体可分成几个类型:宣传抗战类、战争场景描绘类、战区民众生活与军队生活类、解放区新气象类。版画家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创作记录了这段特殊历史,反映了大众疾苦,宣传了抗战精神。
抗战时期的版画在风格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西化倾向逐渐减弱,代之以新鲜活泼、明朗朴实的文风。特别是吸收了民间美术,如剪纸、窗花、木版年画等,创造了崭新的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艺术风格。《烽烟集》是著名版画家李桦先生的作品,“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日留学的李桦愤然归国。抗日战争时期,李桦以版画为武器,积极投身救亡运动,发起成立了现代版画会。《烽烟集》共12幅,1943年创作,为套色木刻,黑蓝两色构成,透露出朴素的艺术气质。
在抗战版画中,印象深刻的当属彦涵先生曾保存的一件作品,是一本由上世纪30年代延安地区的土造纸——马兰纸集合而成的抗战版画小册子。册中一组共有7张尤为珍贵的抗战版画,记录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战故事。
1943年3月4日,奔赴晋察冀边区的美术家尤飞虹先生,作为纪念礼物把自己在战时空闲时间创作的7张版画,用当时延安边区的马兰纸手工制成小册子,送给好友陈九,后陈九又将其转送给了彦涵。作品送到彦涵手中时,陈九已光荣牺牲了,牺牲时年仅27岁。陈九是现代版画家,抗敌剧社美术队队员,1938年参与发起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1939年初进入延安鲁迅文学院美术系学习,曾创作版画《光荣的战绩》、《运输队》、《二虎回家》等。陈九在这组作品中,附有尤飞虹1943年3月4日所作的小序,从中我们大致能领略到这组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整体风貌。彦涵先生拿到这本画册后在册页中标注:此册很珍贵。这本经典文物,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保留至今,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