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特别关注
     
本版列表新闻
为全家人挣面包 跟孩子建立沟通暗号~~~
     
2015年08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全家人挣面包 跟孩子建立沟通暗号
李一慢:俩宝爸爸的“忙”与“慢”
■李一慢和儿女一起读书
《家有俩宝》
《夏山学校毕业生》
《床边的小豆豆》
■ 葫芦在踢球
■葫芦民居之旅
■哥哥与妹妹
  焦点关注

  李一慢在家里排行老六,上面有两个姐姐三个哥哥,大姐大他19岁,大哥大他16岁。他的妻子同样不是独生子女,还有一个妹妹。两个从小沐浴在大家庭温暖中的人走到一起,内心同样渴望一个大家庭,二胎似乎顺理成章。在自己放下工作在家陪病重的爷爷而太太又全职在家带儿子全无收入的时候,女儿不期而至。既来之则安之,李一慢就这样在生活最困顿的时候走上了二胎爸爸之路。今年的上海书展上,他带来了新书《家有俩宝》,跟读者分享他的多子女家庭教育经。

  ■ 实习记者 周旭

  1:焦点

  各给一碗水:带儿子踢足球,陪女儿买发卡

  坐早班飞机赶来上海参加书展活动的李一慢聊起孩子,语气里满是掩饰不住的幸福:“女儿问我来上海几天,我说4天,她就说,‘那爸爸要把这三天的晚安亲亲都亲完!’按照惯例每晚睡觉前要亲三下,这就得亲12个晚安亲亲。哎呀,女儿跟儿子感觉太不一样了!”想起这撒娇可人的小情人,李一慢浑身都荡漾着一个男人的柔情。

  都说多子女家庭里父母要注意“一碗水端平”,给他们无差异的对待可以减少因为资源竞争导致的冲突。可李一慢不这么看,他觉得每个子女有自己的特点,应该给他们“一人一碗水”。儿女双全的他对俩宝的教育和宠爱各不相同。

  李一慢发现女儿和儿子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斯为生性外向活泼,葫芦好静喜读书。斯为对传统戏曲很感兴趣,喜欢听说书、快板儿,前两天他还带着她去看了评剧《花为媒》。正好,前“德云社”的李菁、何云伟在他们小学里开兴趣班,正读小学一年级的斯为就每周课外时间接受训练,希望二年级以后也能进校队。葫芦特别喜欢读书,今年暑假就自己选了四本书,《安妮日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如果看完啦,爸爸就会奖励他去下好馆子。李一慢自己喜欢踢足球,也常常带着儿子一块儿踢。虽然葫芦所在的小学以篮球见长,他并没有为了让孩子进校队而去特意培养他的篮球特长。结果在他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始组织足球队,老师问同学“有谁踢过?”,葫芦特别兴奋地举手:“我!我!我踢过!”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葫芦进了学校足球队。“这真是额外的奖赏啊,有时你刻意追求反而得不到。”李一慢欣欣然地说起这段故事。

  今年,葫芦在“新京报杯”儿童摄影大赛上得了奖,为了奖励他,李一慢就带着儿子去了京城一家小有名字的西餐厅“马克西姆”吃饭。后来,李一慢有一回在北京某工艺品市场给斯为买回了发簪,葫芦看见了也想要,叫嚷着:“我的呢我的呢?”李一慢就跟他悄悄话说:“马克西姆、马克西姆!”葫芦立马偷笑着不再做声了。“跟孩子之间呀,要建立一套只有我们自己才懂的暗号。”他得意地说。

  2:焦点

  爸爸去哪儿:“忙爸爸”与“慢爸爸”都是好爸爸

  李一慢的父亲在当时的山东铁路局工作,负责连云港火车站行车公寓的后勤工作,每天早出晚归,李很少能见到父亲。“父爱一直都在,我们的父亲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爱我们,”他从不认为父亲“缺席”,“父亲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为了什么?”出生于山东的李一慢仍然有着非常传统的家庭观念:男人就应该是家里的顶梁柱。妻子全职在家照料孩子,他工作来养活全家。他大学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曾经当年5年中学教师,后来做过图书发行,再后来辞掉全职工作,就靠写书、写育儿专栏、翻译童书、讲座、在民间公益组织“新教育研究院”工作来负责一家的开销。对那些“缺席”的年轻爸爸,他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只是我恰好研究教育,我恰好喜欢陪孩子一起玩儿。”而他自己有时候忙起来,一个月也只能陪孩子一个周末。没有爸爸这个火车头,家就跑不起来啊。

  身为铁路子弟的李一慢,小时候经常在火车站玩耍。站台上总是会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一慢二看三通过”。他就以“一慢”作为自己的笔名,让自己一定要慢下来。而真正让他慢下来的,还是跟孩子姥姥之间的观念差异。有段时间斯为整天跟姥姥住在一起,上学放学都是姥姥接送。那段时间斯为跟爸爸左一个“李大本事”右一个“李大本事”,不解的李一慢后来总算搞明白了,原来这是姥姥看的抗战剧里黄海波饰演的一个角色,孩子跟着姥姥整天看电视肥皂剧深受影响。这下李一慢着急了,辞掉工作当了两年半的全职爸爸。现在的他经常自己接送孩子,放学路上跟孩子边聊天边逛遍了玉渊潭公园、朝阳公园,不亦乐乎。就连现在,他也会在回到家以后为全家人做饭,并乐在其中。

  3:焦点

  全家一起打“魔兽”,不远万里看恐龙

  很多80后年轻妈妈都抱怨老公在家只顾自己玩电子游戏,李一慢说:堵不如疏,正好利用这个机会锻炼孩子的自制力和秩序感。他们全家都玩电子游戏,一起打“魔兽世界”呀,“愤怒的小鸟”呀,但玩的时候必有规则,比方说,每个人轮流玩,到了约定的时间就要换下一个人。不遵守规则下次就没机会玩了。设置这样的规则,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也让他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他建议年轻妈妈们即使不感兴趣,也要让自己参与进来,因为全家共同参与可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增进情感交流。

  李一慢说,父母应该多观察孩子的兴趣,不要嫌麻烦,当出现小火苗儿就多给它们氧气。他不赞成带孩子去他不感兴趣的地方,比如故宫,虽然很近、很有名,但是孩子还不曾发生兴趣,那他就憋着不去。但比如儿子对恐龙感兴趣,他就不辞路途遥远,特地带着儿子去了常州恐龙园、郑州恐龙博物馆,总之国内一切可以看恐龙的地方他都带着儿子亲自去体验。

  他还设计了36条国内旅游线路,每年夏天按特定主题游览。前两年,全家去过一次山东半岛“灯塔之旅”,选择了蓬莱、烟台、旅顺、青岛、日照等12个灯塔,最后回到连云港去看奶奶。还沿着南部海岸线进行过一次“民居之旅”,看上海石库门里弄、江南水乡民居、福建土楼等。今年,考虑到儿子对清朝历史开始感兴趣了,他又设计了一条“辽东半岛+满清”探秘之旅,一路经过山海关、葫芦岛、营口、大连、丹东、沈阳、抚顺、长春,打算书展之后趁孩子们还没开学举家跋涉这条线。这样的旅行虽然没办法将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完全穷尽,但是在某个主题上能够深深印在孩子们的心智地图里,并且将相关的知识串联成一张网络,让孩子更善于发散性思维。

  如今很多家长都热衷于带孩子出国旅行见世面,李一慢却认为,今后世界的国际化程度会更高,出国对未来的孩子而言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这时候孩子们如果对自己的祖国有更深刻的了解才有立足的文化根基。“否则,当你跟法国人在一起聊塞纳河,却不了解我们的黄河、黄浦江,这不贻笑大方么?”李一慢还不忘提起身在北京的一大福利,他带着全家人几乎吃遍了各地的驻京办餐厅,让他们用味蕾体验中国的地大物博、疏异的地域文化。

  【人物链接】

  李一慢

  70后爸爸,阅读推广人,儿童教育专栏作家,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故事妈妈小组“爱阅团”发起人,写过《陪孩子走过学前六年》等书,翻译出版30多本童书。

  【育儿贴士】

  不想生二胎,

  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为了减轻独生子女家庭可能给孩子造成的社交障碍的影响,国内一些幼儿园引入了“混龄教育”,让不同的年级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吃饭等,但课程知识依然分开教学。混龄幼儿园可以让年幼的小朋友更快地融入集体生活并快速成长,让年长的小朋友学会如何帮助、保护更小的小朋友。家中只有一个独苗,可以通过混龄教育让孩子学会与不同年龄的朋友交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情理与法
   第05版:家庭计划
   第06版:家居生活
   第07版:缘份专版
   第08版:太太厨房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旅游休闲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家庭收藏
   第16版:名人生活
李一慢:俩宝爸爸的“忙”与“慢”
家庭周刊特别关注02李一慢:俩宝爸爸的“忙”与“慢” 2015-08-26 2 2015年08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