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两性私语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8月0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彭晓辉:性教育是一辈子的事
  中国最具争议的性学教授彭晓辉今年6月退休了。

  他拥有“中国性学会性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副秘书长”等官方头衔,但让他走进大众视野的却是一系列争议事件:高校演讲完被称为“递套教授”,性文化节演讲时“被大妈泼粪”等等。

  他不在乎外界的评价,甚至欣然接受被贴上的标签:“递套教授”“性学斗士”“性工作者”……在他眼里,侮辱他的举动“反倒让大家更多地去了解性学知识、关心性教育,是个好事”。

  除了教学,他还在网络上为学生们解惑,甚至陪着意外怀孕的学生去公立医院打胎。他这一辈子,都在努力为“性”脱敏。

  现在,让我们来听一听彭晓辉怎么说——

  我读初中时担任劳动委员,在安排女同学做事时,无意中说了“搞”字,这个字在当地是“性交”的意思。女同学听了后,哭了,骂我流氓。第二天,班主任找我谈话,校长说不在全校作检讨就开除学籍。我就用毛主席著作里的“搞学习”、“搞工作”等词给自己辩护,最后不了了之。当时我和妈妈说了,扑倒在她怀里哭泣,觉得受到了委屈。从那以后,我对性非常敏感。

  大学期间,教解剖的老师对同一器官有“生殖器官”和“性器官”两种说法,当时我就觉得奇怪,但是老师没有解答我的疑惑,加上初中时候的小插曲,就比别人更加好奇,想弄清楚究竟怎么回事,这就触发了我的兴趣。

  1987年,我成为华中师范大学的讲师,有了开设选修课的资格。1990年,国家教委、卫生部等六部委出了规定,普通高校要在健康教育选修课里加上性健康教育的内容,1992年我就申报了《性生物学》。

  2011年5月,我在一所大学开讲座,谈到了安全套的使用。我以自己2002年在瑞典访学时了解的一种假设情况举例,这个假设情况是指,如果女孩子一旦遇到强奸,在斗智斗勇逃无可逃时,随身携带的安全套是保障健康的最后一道屏障。我举这个例子,是在讲座上分析为什么可以使用安全套。后来媒体报道时,歪曲了我的原意,不明真相的网民就骂声一片,称我为“递套教授”。这个事情过后,我就用这个头衔发了几篇微博,告诉大家安全套怎么使用。这个帽子给我戴着,人家一想到我,就知道“递套教授”,然后就知道安全套可以起到安全和避孕的作用,那么他就意识到要有负责任的安全性行为。

  我最自豪的事情是,上了25年的性学课程,超过25000名学生正式选了这门课并拿到学分。这比我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重要得多。

  性教育是0到100岁的事情,活到老学到老。因为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性需求,涉及到不同的性困惑,是一生的学习。我退休后各种性知识讲座将会继续。社会的讲坛有960多万平方公里,我在性教育方面至少可以干到70岁。

  最近就有一位大一女生来咨询我,说她和男朋友平时会聊到将来发生性行为的场景,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我就告诉她“恋爱五部曲”,一是不轻易确定恋爱关系,不过她已经过了这个坎;二是约法三章,把能容忍的亲昵接触底线明白地告诉对方,共同遵守;三是巧妙回避,如果坚定认为不该发生性交行为,就要停止亲密举止,转移双方的注意力;四是有说“不”的权利,如果对方依然找各种理由要发生性行为,这时更要明确拒绝,促使双方遵守承诺;五是该分手时且分手,如果对方以不发生性行为就是不爱来要挟,自己考虑难以容忍,那就应该果断分手。

  这个并非遵循“婚前守贞”,而是充分尊重自我的个体选择权,是基于权利道德观:自愿、尊重、权益、无伤。

  鲁智高 付珊 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案例·广告
   第05版:家庭计划
   第06版:家居生活
   第07版:缘分对接
   第08版:太太厨房
   第09版:妈咪宝贝
   第10版:旅游休闲
   第11版:旅游休闲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小楼书香
   第16版:名人生活
彭晓辉:性教育是一辈子的事
婚恋不妨讲效益
韩愈之死
关于约会,你应该知道得更多
决定不了人生长度 却可以决定“硬度”
家庭周刊两性私语14彭晓辉:性教育是一辈子的事 2017-08-02 2 2017年08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