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员上门服务
七月酷暑,高温超过39摄氏度。9时30分,养老护理员何芝秀准时出现在94岁的姚灿妹老人家门口。
姚老太太脑梗卧床已3年,伴有短暂昏迷,家庭照护压力很大。来到老人的床前,她熟练地打开测量仪和护理包,为老人测量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等指标,一边检测一边记录,接着,何芝秀开始为老人做按摩,从身体到脚心,还配合着毛巾轻轻拭擦。整个过程持续一小时。
姚老太太所在的欧阳路街道,是虹口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占比达38.06%。为此,街道引进爱照护老年人公益发展中心,首选了50个低收入的失能老人家庭,用集成远程看护及多功能辅助床的照护硬件提供支持,为老人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
设立“一人一方案”
相比姚老太太,家住曲阳路街道的陈素琴老人患有多种疾病,长年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意识不清,让89岁的老伴照顾起来有心无力。
经调查,曲阳路街道辖区内和陈素琴一样居家养老的重度失能老人(评估6级)就有328人。今年初,街道就试点为身体评估在6级以上的居家养老老人提供身体护理、医疗康复及护理包配送三大类服务。
街道为老人设立“一人一方案”,并引进社会组织福寿康,由第三方专业机构与老人家属签约,家属可根据各自需要勾选服务内容。像陈素琴的情况,针对她的服务方案包括压疮换药、吸氧等每月9次的康复治疗,以及头面部清洁、温水擦浴等每月4次的护理。每月居民个人承担的费用是162元。
曲阳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里每位重度失能失智又不属于低保低收入的困难老人,平均每月接受服务8次,每次2小时左右,每月费用约1000元,个人只需支付10%,这个模式将对接上海即将全面推出的“长期护理保险”。
作为虹口区首个试点养老服务包的街道,广中路街道则与社会组织安康通、家事佳家庭服务公司合作,聚焦低保低收入困难老人,推出适用不同级别老人居家养老“套餐服务”,包括19个居家养老服务包和1个个性化定制服务包,居家养老服务包全由政府支付。
据介绍,养老服务包不久将在虹口全面铺开。针对老人的不同特点,推出个性化的“套餐服务”,通过服务项目菜单化、满足新时期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让养老服务更精准。未来,虹口还将推出针对养老护理服务公司的扶持政策,加大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力度,动员更多社会机构参与养老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