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青浦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这起合同诈骗案宣判,以合同诈骗罪对49名被告人分别判刑,并处罚金。
传家宝竟然“流拍”
家住湖南的魏师傅手上有一对鎏金头簪,据说是祖传的宝物。魏师傅家几代人都把它当作传家宝。
2015年4月的一天,魏师傅接到一个自称上海乾藏展览展示公司业务员的电话,称他们公司有鉴宝专家和境外合作的拍卖伙伴,经常举办鉴宝交流活动,该平台比国内任何一家公司都专业,可以帮助魏师傅卖掉藏品。
魏师傅心动不已,遂来到位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的乾藏公司。接待魏师傅的“鉴宝专家”姜广录告诉魏师傅,该金簪价值不菲,符合明代前期藏品特点,类似藏品在拍卖会可以拍得10万元。他告诉魏师傅,藏品可以参加乾藏公司下个月在新加坡举办的展览会推广销售,但需先收取展览费用2万元,拍卖成功再收佣金。
一个月之后,魏师傅被告知该藏品无人购买。公司建议魏师傅委托英国菲利普斯拍卖公司拍卖,但需要再缴纳展示费2万元。魏师傅又缴纳了2万元。三个月过去了,魏师傅被告知藏品再次流拍,前后花了4万元,东西却没卖掉,此刻,魏师傅意识到自己被骗,遂报案。起初,公安民警通过查阅拍卖合同并未发现明显犯罪线索。随着报案人员逐渐增多,这个诈骗团伙才逐渐露出水面。
英国拍卖公司竟是空壳
2015年初,陈修懂带着朋友宋忠杰、周骏、罗克等人,注册成立上海乾藏展览展示公司(以下称乾藏公司),租借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的高档写字楼。公司设立若干销售总监、经理等岗位层级,招聘百余名工作人员。
为了提高公司档次,陈修懂等人策划在境外注册“英国菲利普斯拍卖公司”,由周骏通过中介花了1万元成功注册。然而,这个“英国菲利普斯拍卖公司”没有员工,也没有任何业务经营,是一家名副其实的“空壳公司”。
陈修懂让业务员在网上收集客户信息,然后打电话邀请客户带藏品来公司“鉴宝”。这些业务员把客户带上门后,“鉴宝专家”姜广录就开始对藏品进行“鉴定”。
姜广录了解一些关于藏品的专业术语,通过看似专业的评价获取客户的信任。在摸清客户对藏品的心理预期后,姜广录大肆吹嘘藏品年代久远,价格不菲,让客户对藏品产生较高的期望值。
雇用演员制造假象
陈修懂向客户承诺,公司定期举办的展览展示会将有大批具有购买力的收藏家来竞拍,如果没人购买,则委托英国菲利普斯拍卖公司进行拍卖,保证在合同期内帮助客户卖掉藏品。于是客户们都“心甘情愿”地缴纳几千元甚至数万元的展览展示费用。
陈修懂等人骗取钱财的另一个方法是收取检测费。客户可以选择不经过乾藏公司鉴定直接进行专业检测,但需在委托拍卖合同中注明自己藏品的定价。随后,乾藏公司会带这些客户去做藏品检测,公司收取5000元至2万元不等的检测费。而进行检测其实每次只收取800元检测费,差额均被乾藏公司获取。
为搪塞客户,2016年3月,乾藏公司曾办过一次展览。陈修懂等人带了几十张藏品图片,雇来了专业主持人和群众演员配合进行拍卖。拍卖过程也被拍摄成视频、照片公布到网上,制造拍卖假象。此次“拍卖”花费30余万元,所有藏品均以流拍收场。
随后,陈修懂等人以此为由拒绝退款给被害人。据了解,乾藏公司自成立到案发,累计诈骗800余名被害人共计1300余万元,没有成交过一件藏品。
由于本案涉案人数多,青浦区检察院成立专案组,指派3名主任检察官承办。最终,陈修懂等人面对铁证如山的指控,全部当庭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