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养生保健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浦东中医药发展中的人文自觉
蒋鲁艺
志书上关于储泳的记载
记载储泳生平的石碑
  浦东是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五千多年前松江城以东地区全是汪洋大海,黄浦江以东以南地区这片浦东辖地的形成也才一千多年。从历史的时间纵向展开的话,浦东这片土地上,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有生成的成果,无论从物质地理成果,还是精神人文成果,确实是“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结果。这个结果从浦东中医人与事的精神层面,我把它分成了五块内容:自觉的沉淀和吸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自觉的追求深厚中医中药功底、自觉地拥有开放的学习精神、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自觉地体现济世救人的大医品行。

  浦东有史记载的第一位中医人物是储泳,史志上记载他精阴阳五行,通儒,熟悉道家理论,善诗精医。其实,我最早知道储泳是从我教语文的母亲那里,只知道储泳是个诗人。但是,当知道他精医时,我也一点也不诧异,因为他通儒,精阴阳,明理学,功底了得。公元1127年,汴京城破,宋室南迁,储泳与弟弟储游在逃难的行囊中除了一些金银细软,带了许多诗集、理学书和医书,我想这些书与他的命一般重要。

  晚清出生的秦伯未是浦东陈行人,他的毕生成就更是让人们看到了一代儒医的风范。中医世家的他祖上可追溯到宋朝著名的词人秦观,他自幼诵读儒家经典,精通诗词书法,中国医学院院歌便是他创作的,“阐发轩岐垂训”,朗朗上口,深厚的儒学功底,使他最终成为近代为数不多的思维开阔的极具辩证思想的医学大师。

  而自觉的追求深厚的中医中药功底,更是浦东历史上优秀的中医人所具备的行医特征,从清代有“仙针”之称的沈鲁珍到民国有“秦内经”“秦难经”之称的儒医秦伯未等等,直到现在,但凡在中医上有点成就的,没有一个不是经历对每一味中药寒阳性味研究,对病症用药反复推敲,拨开表相深入内理反复进行思考,反复揣摩,着道痴迷的。这些真正的大医始终深知一个道理,浩瀚的宇宙自然间,穷尽毕生的精力也只能悟得冰山一角,于是他们总是愈加地勤奋,愈加地用心。

  他们的发奋和用心之中便自觉地拥有了开放的学习精神。我读储泳的故事,最感兴趣的是他见花见草皆有意的开阔境界,我一直认为,在任何领域真正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他必定是热爱大自然的人,因为只有热爱大自然的人才能具备认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才能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和胸怀,奠定成就事业的基础。储泳见花见草皆有意的开阔的学习精神可以从他的诗中一窥:垦苇栽花柳,园林小小成。旋分黄菊本,新编草堂名。池水同湖活,江风过竹清。不期车马到,足自称幽情。这首《小园》据说是储泳逃难到周浦后所写,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搭建了茅草屋,屋前有河有竹有花草,他内心甚感高兴,活水流过,竹林清风,即便逃难异乡门前清冷,也无碍他悠然自得的心境,可见他从容开阔的胸怀。

  在这些大医们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过程中,他们更是显现出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大格局大品行。

  我很喜欢李平书,他1894年40岁出任广东陵丰县知县赴任之初写下的一段誓文,原因是他在赴任途中进入陵丰县境的短短几十里路上,有35起递交“红呈”的事发生,“红呈”中有申冤的、求情的,当然还有不菲的钱财。一一回绝之时,他有感于此,自撰了一篇誓文,一到陵丰县城,就将誓文作为告示张贴出去。这是他的廉洁宣言,他以对己诅咒的形式表明心迹,事实上他一生从政从医,面对钱财从不动心,一身正气中是他对公权力纯洁担当的深刻认识,是对民众忠诚服务的信念意识。他1927年逝世,1946年上海人民纪念他的铜像矗立在豫园荷花池,1959年移至蓬莱公园,“文革”期间被毁。

  至于自觉地体现济世救人的大医品行,在我看来,但凡在中医药上取得成就的一般都拥有淡泊名利,以疾以民为重的大医品行。在浦东名医中现代的陈海新的故事每次看都会感动,她善解人意,一心为病人为事业,向死而生的气势会令人揪心的疼痛,我常想如果海新还活着,她在中医药方面一定造诣很深。她济世救人的大德大品,是浦东一代代优秀中医人的缩写。蒋鲁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专题
   第04版:家庭计划
   第05版:申城纪实
   第06版:案例·产业
   第07版:缘分对接
   第08版:家居生活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旅游休闲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专版
   第15版:家庭收藏
   第16版:名人生活
浦东中医药发展中的人文自觉
见义勇为 好人有好报
运动 远离血栓
护肝 在白开水里加点料
家庭周刊养生保健13浦东中医药发展中的人文自觉 2018-01-10 2 2018年01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