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共有17名男子因涉嫌强暴一位11岁、有听力障碍的女孩遭到逮捕,其中有公寓保安人员、水管工人和电梯操作员。他们给女孩注射了药物、让其喝下有药物的软性饮料后实施犯罪,并录下了强暴女孩的过程。
这样的恶性案件在印度并不算罕见。2016年印度登记的强奸案总数超过55000件,平均每天有106 起强奸事件被记录,每10名受害者中有4个是未成年人。
近年来印度政府为改善国际形象、缓解国内的舆论压力,在反性侵领域确实有一些积极的举措。2018年4月,印度政府紧急通过法律修正案,强奸罪的最低量刑从7年升至10年,并视情节可判终身监禁;如受害人在16岁以下,最低量刑年限从10年升至20年,同样可视情节判无期;如果16岁以下少女遭受轮奸,案犯将被处终身监禁;如果受害人在12岁以下,强奸犯的最低量刑为20年,最高将面临死刑。
印度内阁会议还通过了一项重要决议,即政府将汇集所有性犯罪者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件、家庭住址、生物体征信息如DNA样本和指纹等),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性侵者数据库”,以加强对这类人群的监控,这意味着印度可能采用类似美国梅根法案的方式来应对这一社会问题。
严格的处罚、监控真的会减少性侵概率吗?一些专家将印度强奸案高发的根源归结为落后的性别文化,如认为被强奸更多是女性的责任、一个体面的女孩不应该在晚上外出等。从这个角度来看,印度需要的不仅仅是严厉的刑法,而是应该深入思考这种强奸文化的成因。显然,只有对落后的性别文化进行矫正,彻底改变社会性别不平等的现状,针对妇女的性侵害才有希望减少乃至逐渐消失。
陈亚亚(上海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