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介绍,上海全方位为母婴安全构筑“安全网络”“绿色通道”,十年来共救治危重孕产妇3760余人、危重新生儿3.37万余人,成功率分别为98%、91%,这一模式在全国推广。2017年,上海户籍人口期望寿命83.37岁(其中男性80.98岁,女性85.85岁);上海地区孕产妇死亡率3.01/10万、婴儿死亡率3.71‰。这三项健康指标创历史最优,达世界最发达国家水平。
上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出生缺陷发生率“一高一低”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十二五”期间,市级财力累计投入近7.5亿,新建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浦东院区,上海市儿童医院普陀院区等妇幼医疗保健机构。先后出台上海市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两个专项规划(2016-2020年),包括基础保障类、惠民服务类、创新提升类等共计60个项目,市级财力累计投入近10个亿(不含建设财力)。
目前,全市助产医疗机构87家,产科床位约4300张;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234家,儿科床位4400余张。在全市统筹布局设立5家市级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和6家市级危重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与16个区分片对接,“覆盖全市、分片负责、及时响应、有效救治”的责任网络持续优化。上海建成“五网一通两优先”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五网”即临床与保健相结合的保健网、多学科协作的生命救治网、疾病预防与诊断(筛查)后的干预网、常态化的专家会商工作网、高效保障妇女健康的互联网;“一通”即绿色通道服务工作机制。
“十三五”期间,上海市还将新建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奉贤院区,市级建设财力总投资近9.5亿;在现有“5+6”市级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的基础上再新增2家市级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6家孕产妇重症监护病房;推进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建设和新生儿救护专用车辆配置等项目。
上海还形成了“母婴保健均等化服务和孕产妇系统管理”“妊娠风险评估和预警”“关口前移和及时救治”“多学科协同救治和市级优质资源参与救治”“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据介绍,上海提出对孕产妇实施绿、黄、橙、红、紫“五色法”分类管理,五种颜色分别代表着风险筛查和评估的不同等级,并根据分级接受不同服务、进入不同流程。目前,上海11个区已成功创建“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
未来,上海还将完善出生缺陷预防、干预三级网络,进一步提高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水平,提供免费婚前与孕前医学检查,发展产前诊断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服务。发挥上海市“健康孩”协同创新中心的平台作用,探索全方位、整链式出生缺陷防治新模式,为打造国内人类遗传领域制高点奠定基础。吴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