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申城教育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体育学院附属中学发展纪实
~~~——上海体育学院附属中学发展纪实
     
2018年11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博涵养人品 以搏成就人生
——上海体育学院附属中学发展纪实
  上海体育学院附属中学于成立于2003年9月,是一所融普通教育与青少年体育业余学校为一体的初、高中七年一贯制公办性质的完全中学,是上海乃至全国第一所体育高校院校附属中学。

  目前,学校作为《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区域试点》第一批项目组成员,于2017年5月参加了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同类型学校交流汇报。2017年11月,学校成功地举办了主题为“以博涵养人品,以搏成就人生”的展示活动。2018年11月13日,学校还将迎来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创建工作的最后阶段--终期评审。

  上体附中始终将自身定位为一所“以体教融合为特色的普通高中”,秉持“以博涵养人品,以搏成就人生”的办学理念和“博·搏”的校训,它是学校对体育素养进行校本化解读后,对其所蕴含的核心要素进行的高度概括。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学校从办学伊始,就在努力回答如何让普通生拥有体育特长,让特长生学会学习,最终实现“让健康自强的普通生走向社会,让有涵养的运动员走出学校”的办学目标。

  市运会见证“博·搏”校训

  上体附中始终坚持的“以体教融合为特色的普通高中”自身定位在此次市运会上得到了最好的认可与回报。2018年10月15日,上体附中升旗仪式举行了“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获奖学生颁奖仪式。在本次市运会上,附中学生率获佳绩。在男女古典式和自由式多个项目上获得第一、第二名;我校足球健儿也在本次比赛中夺得冠军并荣获最佳阵容称号。此次颁奖仪式,不仅是对获奖运动健儿的表彰,同时也激励着全校学生秉持“博搏”校训,为学校增添更多的荣誉。

  上体附中此次能在市运会中脱颖而出,夺得多项佳绩,依托的不不仅仅是“以博涵养人品,以搏成就人生”的办学理念和“博·搏”的校训,更是在理念和校训指导下的一系列实践。

  实践1:依托体院,整合资源

  上海体育学院将附中视为“体院唯一的附中”:选派得力干部加入附中校级领导,指派专家教授来校作系列报告,组织在读研究生来校“研究生实习基地”实习等。为附中师生在体院的一切教育活动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

  学校紧密依托上海体育学院,设计规划了实现特色办学的行动路径。学校创新管理体制,打破高校和基础教育的条块分割,实行教育局主管,依托体院,体育局支持,学校自主办学的“四合一”管理体制,并建立了以决策咨询为职能的理事会。在理事会的决策支持下,学校实践了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贯通式”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课程与教学改革试验”,争取到部分传统项目“全市招生”等相关政策,也为学校成为“杨浦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提供了支持。

  实践2:让普通生打上体育烙印,让特长生提高学业水平

  学校从独特学情出发,提出“品德优秀、文化合格、体育特长”的育人目标,学校提出以发展“体育素养”为核心,通过体育与教育在资源上的高度融合,在育人上的高度和谐,把“体育精神”“人文底蕴”“学会学习”“科学运动”“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等六种元素渗透在教育之中。体育素养的提出,既注重培养普通生的体育运动,也重视提高特长生的学业水平,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和终身发展。

  实践3:普通生重身体素养,特长生重学业水平

  学校在课程目标设计上突出四个理念:一是与学校的育人目标相一致,标明普通高中身份;二是与上海体院优势课程相对接,突显高校附中特点;三是与课改理念相匹配,符合上海课程标准;四是与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学校以“奥运五环”为基本图形,构建了以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为支撑,以“体育运动素养”为核心,以分层、分类为策略的课程体系。由此,学校提出了“重基础学力,强体育特色”的课程总目标,旨在培育出“有文化涵养的运动员,会科学运动的社会人”。

  实践4:国家课程落地,特色课程渗透

  学校以奠基学生全面发展,保证八个学域的基本学力为出发点,把国家课程和校特色课程融为一体,全面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学校基于课标,以对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调适、开发为实践手段,推进适合特长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型课程,对接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以基础型课程的普及,实践类拓展课程的提高,社团活动类研究型课程拔尖为实施路径,促使普通生学会运动。紧密依托上海体育学院,把志愿者服务、18岁成人仪式、杨浦“双进入”等教育活动纳入其中,让所有学生融入社会,学会做人。

  为培育体育素养,学校开发了“SPORT”特色课程群,包括“运动技能”、“体育精神”、“运动健康”、“中华传统”、“人文体育”这五类课程。其中“运动健康”为研究型课程,其它则为拓展型课程。学校特色课程以“运动健康”为核心,通过学生的自主研究,最终达成提高体育素养的要求。

  实践5:一生一课表,一生一训练

  学校在确保课程实施的普适性的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和发展目标进行个性化设置。对于特长生,学校开设了由学校教师自行开发的,针对全国体育单招类考试的课程(语、数、外、政),确保他们的升学诉求;对于那些有志于报考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学生,学校则将其纳入到普通班中,在确保学业水平合格的基础上,调整教学要求和难度,实施分层教学。

  对于普通生,开设相应的等级考科目,构建了可供学生自主选择、充分学习的“套餐式”课程。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发展潜能、发展需要和国家需要,自主选择、确定所学的课程内容。通过选择走班,每个同学都能形成一张富有个性特色、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表。在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中,通过学校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选择,引导、发展学生有益的兴趣、爱好、特长,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热爱生活。

  实践6:普通生“集体化学习、个性化运动”,特长生“集体化运动、个性化学习”

  在课程设置中,学校充分考虑学生在体育运动方的不同需求,利用每天在校的碎片化时间,见缝插针地为他们提供参加体育运动的机会。对于已有体育爱好的普通生,学校为开设相关运动项目课程,满足其体育运动的需求;对于那些体育项目无基础的学生,学校则指定体育运动项目,确保其体质健康达标,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而对于特长生,学校将课程学习与移动互联网相融合,开发移动课程学习平台。现已将“微课设计与制作”纳入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考核中,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外课后或训练后的碎片化时间,化整为零,以短小、精准的微课,帮助他们及时有效地复习课内所学,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成效。在外比赛、集训期间,学生还可以使用手机、iPad之类的移动设备,学习微课,巩固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既有效地缓减了特长生的学训矛盾,又适应了现代青少年多样化学习的趋势。

  关注全体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校深知让体育精神、体育情结扎根于学生的心里,不仅能将特长生有限的运动生命延长,更能培养所有学生的体育素养。让运动员充满智慧,得到的将是智慧的运动;让学生拥有体育素养,收获的将是健康的人生。体育将不仅成就孩子们的人生,更将铸就他们的梦想。

  2018年11月,上体附中还将迎来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终期评审(初评)工作,相信上体附中在特色校训理念与实践的结合下,在教育局和学校党政班子的领导下,在全体师生共同的努力下,一定能实现“让健康自强的普通生走向社会,让有涵养的运动员走出学校”的教学目标,向家长和社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中坚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申城纪实
   第04版:申城教育
   第05版:申城纪实
   第06版:申城纪实
   第07版:家庭计划
   第08版:情理·产业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旅游休闲
   第12版:旅游休闲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健康讲堂
   第15版:家居生活
   第16版:申城教育
以博涵养人品 以搏成就人生
2018年上海市第十六届学生运动会上体附中学生获奖名单
家庭周刊申城教育16以博涵养人品 以搏成就人生 2018-11-07 2 2018年11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