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记“中国好人”刘惠珍
~~~——记“中国好人”刘惠珍
~~~——记“中国好人”刘惠珍
~~~——记“中国好人”刘惠珍
~~~——记“中国好人”刘惠珍
~~~——记“中国好人”刘惠珍
     
2018年11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24年,她独自扛起了这个家
——记“中国好人”刘惠珍
褚琳月
  ■记者 褚琳月

  15岁时,她响应号召远赴新疆戈壁滩军垦农场,在那里度过了30年;24年前,退休后的她回到上海,扛起了家庭的重担:92岁高龄的父亲体弱多病;弟弟脑梗已13年,生活无法自理;已去世的先生患帕金森18年。24年来,为了照顾好这个家庭,她毫无怨言,费尽心血。她,就是刘惠珍。她及其家庭曾获2018年9月中国好人、2018年度全国五好家庭、2017年度海上最美家庭、静安区道德模范等称号。刘惠珍总是说:“爸爸生我养我,我不可能把他抛弃,弟弟也是自家弟弟,我只要能照顾他们一天,就不会让他们离开我身边的。”

  挑重任 平淡生活见真情

  “爸爸、弟弟,我到居委会去开会,你们在家等我,我马上回来。”“好好。”对话的是居住在大宁路街道的刘惠珍阿姨和她92岁的爸爸,桌边坐着她木讷苍老的弟弟。“他以前千万身家,一朝炒股票输尽,离了婚。52岁时他高血压摔成脑梗,无人问津,我就把他接到自己的身边。”13年前弟弟没有医保突发疾病,她四处周转为他筹得3万元救命,就这样13年来刘惠珍始终常伴弟弟左右,无怨无悔地悉心照料。“我很感谢上天给了我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体力,让我还能照顾她们。”今年10月,刘惠珍刚刚度过了她的70岁生日。

  每天早上6点半,刘惠珍准时开始了一天的生活,伺候弟弟和爸爸吃饭、吃药、洗澡、大小便等……天气好的时候,她就把弟弟用轮椅车推出去晒晒太阳。刘惠珍需要伺候的不止他们,还有帕金森的丈夫。“1998年,先生患上了帕金森,帕金森到最后,吞咽功能退化,吃东西会容易呛到。前年3月,他呛得不轻,走了。”谈及离世的丈夫刘惠珍的眼圈慢慢变红,“我跟他讲过的,我们已经结婚48年了,你坚持坚持就金婚了,还差两年,最终还是没能等到。”刘惠珍和丈夫相识、相恋、相知于新疆,40余年来,这份感情经历了岁月洗礼,历久弥坚。

  助社区

  温情感人心

  “别看我成天嘻嘻哈哈,一个人的时候,我也掉眼泪。”看着当年跟她一样去新疆插队的小姐妹们老年生活那么丰富,满世界旅行的时候,她也曾满心羡慕。“我也想到国外去旅游一次,去看看世界,可是一出去就是几天,放不下啊。”

  刘惠珍在照顾家人的同时还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工作,她是小区楼组长,大家遇到问题和困难都会找她;她是大宁路街道延峰居委“老伙伴”项目的志愿者,结对5位老人,每月上门陪他们聊天,为他们剪发,至今已有六年;今年10月,她主动报名加入街道进博志愿服务队,热心服务社区居民。居民区里熟悉她的人都亲切地叫她“珍珍”“开心果”。无论是大年夜、节假日,只要社区老人需要她,刘惠珍都会随叫随到,她常爬上爬下为身体不适的社区居民理发,无论酷暑严寒,她都在,从不失信于人。

  她的言传身教,对小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前段时间刘惠珍脚骨折在家休养,为了照顾行动不便的母亲、体弱多病的外公和舅舅,女儿搬回了家。洗衣晾晒,做饭,喂饭,擦身……每次吃饭,第一碗总是端给老人吃。“我妈照顾我外公和舅舅的时候,非常温柔周到、有耐心,我也要向她学习。”刘惠珍的女儿如是说道。

  一个“善”字道出了这个家庭好家风的核心,刘惠珍照顾老人细致周到;儿子媳妇体贴孝顺;出嫁的女儿勤劳俭朴、持家有道;小孙子更是孝亲敬老。对于现在的生活,刘惠珍非常满足:“我有一双很优秀的儿女,他们都很孝顺。”无论是生活困顿,抑或亲人们陷入绝境,刘惠珍都不离不弃,以“爱”呵护,以“情”相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申城纪实
   第04版:申城教育
   第05版:申城纪实
   第06版:申城纪实
   第07版:家庭计划
   第08版:情理·产业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旅游休闲
   第12版:旅游休闲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健康讲堂
   第15版:家居生活
   第16版:申城教育
24年,她独自扛起了这个家
择偶背后的“鄙视链”“价目表”,你赞同么?
请给“左撇子”宝宝 更多尊重和耐心
这些家居材料要“富养”
过敏性紫癜是什么病?如何治疗?
报头
家庭周刊一版要闻0124年,她独自扛起了这个家 2018-11-07 2 2018年11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