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网站“东京家学”总结了7种类型的“不登校”:母子分离造成不安型、情绪混乱型(情绪低落,头疼肚痛)、混合型、昏昏欲睡型(对学习提不起兴致)、人际关系型(恐惧校园霸凌而拒绝上学)、应激性精神障碍型、发育障碍伴有学习障碍型。过去,“不登校”只发生在小学和初中,现在高中和大学生也会“不登校”。
很多不上学的孩子宅在家中,整日埋头于动漫和游戏,还有不少孩子沦为“隐蔽少年”,流落街头,无所事事,甚至卷入勒索和暴力事件。其中一些受困于严重的心理问题,最终走上了自杀的末路。
日本政府和社会痛定思痛。他们发现,很多孩子不愿上学并非是厌恶学习,而是受制于种种外部因素,其中校园霸凌首当其冲。文科省的报告显示,近80%的“不登校”学生有遭遇校园霸凌的经历。
造成“不登校”的外部因素有很多。一些孩子处理不好与教职员工的关系;33%的孩子无法适应学校的社团活动,为躲避这种半强制性的集体活动,干脆不上学;少部分人因为在读期间怀孕而被学校劝退。
试图获得父母更多关爱,也是孩子们“不登校”的原因之一。日本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很多父母既无时间也无精力照顾孩子,使得孩子以出格的方式获取关注。“我想多看看父母,我一天也没机会跟他们说上几句话。”曾经的“不登校”儿童棚园正一告诉日本《朝日新闻》。
讨论“不登校”问题的同时,日本社会积极探讨解决之策。43岁的教师工藤拓哉在石川县金泽市开设了名为“每个人的位置”的活动室,配有平板电脑、无线网络,还有从小学到高中的试卷和习题册。房间隔出了一个个独立空间,孩子们不必与他人接触。
在日本,无法适应集体生活是十分严重的问题,“不登校”的孩子在升学和求职中都会遭遇重重歧视。“不上学是不被允许的”“除非你回去上学,否则没有未来”,这些声音都在折磨孩子们本已脆弱的神经。
东京上野动物园为此发声支持“不登校”的孩子们。动物园在推特上贴出亚洲貘幼崽的照片,并配文道:“亚洲貘遇到敌人时,会一溜烟躲进水里。逃跑是不需要谁来许可的,请不要顾忌旁人的眼光,有必要就逃跑吧!如果无处可逃,欢迎来动物园。这里有很多不受人类社会束缚的动物在等你。”袁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