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生活备忘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2月0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斤情书见证那些岁月
  ■记者 杨鹏侠

  重达八斤的近千封情书,五六十年夫妻恩爱档案,相夫教子的亲笔书信……这些见证上海改革开放40年家庭文化变迁的珍贵展品,自11月24日起,在上海档案馆外滩馆免费展出1个月。

  据此次展览策划人、市妇联家庭儿童部副部长辛映娜介绍,这些展品都是来自市民的“传家宝”。为了筹备此次展览,市妇联前后筹备三个多月。

  “这次的展览所展示出来的‘传家宝’,是从一大批家庭收藏中仔细筛选,挑出特别有纪念意义的‘物件’,这些‘物件’背后都有很多的故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通过这样一个展,让更多的家庭能够分享上海城市发展、家庭发展、经济发展的成果,倡扬时代家风,共建卓越城市,动员广大的市民,让更多的家庭参与城市文明的建设,参与到家庭文化的建设,为上海更好的未来而共同努力。”辛映娜说。

  八斤情书见证 那时的爱情

  此次展品中,玻璃柜里的“八斤情书”,引起许多人驻足。

  “八斤情书”的主人陈才宣、陆彩英是嘉定区安亭镇玉兰第二社区的一对夫妇,已年逾古稀,却拥有一件保存了半个世纪的无价之宝——厚厚五卷两地书。

  夫妻俩年轻时都在部队,那些泛黄的书信,见证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1963年,陈才宣33岁,在解放军第12军34师当干部;陆彩英25岁,是部队野战医院的护士。当时,两人都已是大龄青年,一位热心战友为他们牵线,初次相亲时双方都非常紧张,没说上几句话。仅仅几天后,陆彩英就收到了这位“革命战友”的第一封情书。“陆彩英同志,……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和您见了面,虽然我们交谈只有几分钟,完全可以证明他们对你的介绍是实事求是的。我希望在我们认识当中,本着一个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所应有的品质和道德来慎重地对待个人问题……”

  就在这封洋溢着时代气息和革命般友谊的情书后,陈才宣和陆彩英开始了交往。由于两人的连队相隔几十里,只好鸿雁传书。1964年的八一建军节,陆彩英收到了一封火热的表白信。“彩英同志:……我认为再也没有必要等待更多的时间了,我完全相信你,只要你不拒绝,我真诚地爱你,把你当作最亲密的人!希望我们能很快建立起幸福的家庭!”靠着书信建立的感情,仅见过两次面的陈才宣和陆彩英,就在这年的国庆节领了结婚证。

  夫妻俩两地分居达十五年之久,以书信往来进行感情交流。他们不约而同又将来往书信保存下来,尽管经过多次部队换防、家庭搬迁,都将书信保存得十分完好。他俩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将情书按照日期重新整理了一遍,保留下来的书信中,妻子寄给丈夫的339封,丈夫寄给妻子的632封,共计971封。平均每封信1000字,两人共写了97万字,重量达8斤,取名就叫“八斤情书”。

  “夫妻档案”见证

  平凡生活的不平凡

  展品中,另一对夫妻的“恩爱档案”同样动人。

  奉贤居民邵根才曾驻守海防前线,长期在云贵高原等艰苦地区工作,由于环境受限,他和妻子沈慧娟两人见面和通信都极为困难。但就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沈慧娟始终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工作。

  平凡的生活却因为有心人的记录变得不平凡起来。邵根才亲手制作的夫妻档案,记录了他与妻子结婚五十多年来共同走过的岁月,“平平淡淡,恩爱一生”。不止如此,他给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分别制作个人历史档案,内里附着档案所有人自出生至今的证书、资料,甚至是买过的玩具发票、家电说明书、看过的杂志、小人书……每一本足足有7、8斤重,厚度达到10厘米。

  用邵根才的话来说:“40年前的一块上海牌手表、30年前的一张雪糕纸,抑或20年前的某一本画报,足以让你回忆起属于自己的‘那些年’。”随着邵根才的收藏渐入佳境,他家里的藏品越来越多,沈慧娟说起丈夫的喜好忍不住撇撇嘴,笑话邵根才“把好端端的家变成了库房”,但是整个家还是在她的支持和努力下被打理得井井有条。2009年,邵根才的票证收藏被载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纪录,这背后有家人的支持,还有他们一家人好学、和谐的家风作为基石。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传家训”见证

  家庭文化的传承

  展品中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胡万裕将多年来自己积攒的饭票、车票、月票、火花贴、水电费,女儿从幼儿园开始,到海外留学归国的所有成绩单、学杂费单、荣誉证书编成10多个门类装满了数十本册子,组合成了“家庭档案”……

  印象深刻的,还有姚海亮家庭把多年来母亲邵懿文对他们的教育话语整理成书,这些书籍就是姚家的“传家宝”。

  家住江桥镇封浜村的姚海亮清晰得记得,母亲邵懿文在77岁那年生了一场大病,她把姚海亮叫到病床前,从枕下拿出一摞参差不齐的纸,说:“我也没什么东西传给你们,这些话是我平时想到记下来的,侬拿去看看。”原来,母亲用平时积攒下的纸,写满了浅显易懂的家训:“人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不求有很多的财富,但要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吃东西要知味,说话要有理。”“你好我笑,事情办好,大家都乐。你凶我恶,事情办糟,是没有好处的。”“依靠父母生活,等于冰在融化;依靠自己生活,胜如阳光升起。”……这些家训足有6000多字,内容涉及国家、家庭、为人处事等方方面面。姚海亮一边看一边直掉眼泪。为了传承和张扬母亲的家训,姚海亮在母亲88岁那年,将这些家训整理成“书”,印了60本,分发给亲戚朋友。家人看了之后,无不感动地说:“我家有个平民思想家,给我们传下了很实用的精神财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家庭计划
   第05版:申城纪实
   第06版:申城纪实
   第07版:情理·产业
   第08版:市计生协专版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旅游休闲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缘分对接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大手小手
   第16版:名人生活
“红房子”黄浦院区门诊全预约
八斤情书见证那些岁月
聚焦“她时代”的“她创业”
结申吉“粮”缘 沐一“米”阳光
上海本月开展艾滋病检测月活动三种方式可实现HIV初筛
社保费率或有较大下调 空间或达2~4个百分点
家庭周刊生活备忘03八斤情书见证那些岁月 2018-12-05 2 2018年12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