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2月2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药”标准千万条,合理安全是首条
石浩强
  ■ 瑞金医院  石浩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药品的可及性得到了很大提高。面对琳琅满目,种类繁多的药品,许多人可能都有过疑问,到底什么样的药才是“好”药呢?

  “好”药的基本特质

  从临床的角度来说,“好药”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从专业角度出发,结合实际的临床用药经验,不难发现,一款好药一定要具备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已知、可控这两个特质。

  何谓临床效果?

  临床效果显著,具体来说就是在规定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下,能够满足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的效果。

  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好药”的认识依然存在误区,例如认为注射剂比口服药起效快,效果好。事实上,虽然注射剂起效快,但用药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堪比一台小手术。所以,除非某些严重疾病或紧急抢救情况,常见的诸如感冒、发烧、咳嗽等疾病都不应该使用注射剂。

  用药过程中,疗效和风险是并存的。只有根据患者的疾病和个人身体情况,权衡利弊,辩证地遴选药品,才能使临床效果达到最好。

  何谓不良反应?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但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将药品的不良反应(副作用)比作“毒”过于夸张。其实如果一款药品的不良反应已知和可控,并且临床效果的收益大于不良反应的风险,这款药依然能被称之为“好药”。例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俗称“普利类”降压药物),其临床效果明显,价格合理,是一款经典的降压药物。但该类药品也有一项突出的副作用——夜间咳嗽。那是否就此认为该类药不是好药?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患者不出现咳嗽或仅有轻微咳嗽能够耐受的话,ACEI当然不失为一类好药。

  另一方面,对于新药来说,由于上市时间较短,其不良反应可能尚未被发现,存在隐患。这种情况下,虽然药物的制备技术新、疗效好、价格贵,但由于未知的不良反应和不可控的潜在风险,也很难被称作为好药。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量效关系不明确、作用机理不清楚,中药也存在不良反应不明朗的问题,因此,中药不良反应远小于西药的看法是不准确的。

  合理用药怎么做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治病”还是“致病”,关键在于“合理”二字。对于老百姓来说,学习专业的合理用药知识比较困难,但是树立合理用药理念,借力来做到合理用药并不难。首先,不要自我诊疗,擅自用药。医生和药师在药品的临床使用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因此罹患疾病时,应该寻求医生帮助,听取药师建议。其次,由于药品的供应和使用等环节都有严格的限制标准,所以不建议贪图便利,在网上自行购药。最后,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简称,并不是药品,任何对外宣称具有疾病治疗效果、毫无副作用的保健品都不足以为信。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采编

  石浩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副主任药师

  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副会长、理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案例
   第04版:申城纪实 专版
   第05版:申城教育
   第06版:家庭计划
   第07版:居家布置
   第08版:太太厨房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情理与法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缘分对接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家庭收藏
   第16版:名人生活
守护徐家汇社区十七年 这位民警被称为“男神”
本期导读
“好药”标准千万条,合理安全是首条
报头
家庭周刊一版要闻01“好药”标准千万条,合理安全是首条 2019-02-27 2 2019年02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