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健康讲堂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5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昕:守望麦田,静待花开
张逸
  李昕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内分泌与生殖医学科副主任,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擅长各种原因的月经失调及不孕不育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一全天、周五上午(杨浦院区),周三上午(黄浦院区青春期月经失调专科门诊)

  如果你有妇科内分泌与生殖医学的问题想咨询李昕医生,请电邮xmsq839@126.com留言

  1

  2001年,李昕决定从工作了六年的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辞职,到上海投身林金芳教授门下。她的想法非常朴素:把不会看的病看好,把不能治的病人治好;而彼时临床诊疗中最让她感觉束手无策的就是那些月经失调和不孕的患者。

  李昕的小叔叔是药房主任,舅妈任产房护士长,看他们救死扶伤,她从小就萌生了从医的念头。然而1995年大学毕业,目睹人间许多悲欢离合在医院上演,尤其在临床上,看着月经失调的姊妹出血不止,止血药也不管用,一次次刮宫最终还是保不住子宫,李昕很是揪心。这促使她下决心放弃安稳的工作,去学习,去突破,去将不可一世的病魔挑落马下。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因为满怀对患者的怜惜与爱而变得非同寻常的勇敢和强大,在备考研究生的那年,她白天上班晚上复习,每晚仅有三小时的睡眠。

  有幸的是,李昕遇上恩师,林金芳教授融学术于生命之中,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探索生殖内分泌领域的奥秘,她的人格修养、学术品质、医学造诣深深影响着李昕。师徒俩情同母女,那些年林教授看门诊、参加学术会议总带着李昕,下了班还叫李昕随她一起回家,吃完饭,进入书房,打开电脑,看文献,探讨学术问题。回忆往事,李昕笑着说:“吃了老师家那么多饭都没交搭伙费。”

  跟随林教授读研五年,李昕心无旁鹜地专注于医学,也养成了“从容淡泊、宁静致远”的品性。

  薛人望教授是李昕的另一位恩师。这位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妇产科系的终身教授,每天骑自行车去实验室,中饭自带便当,生活简单,不喜应酬,时间都花在医学研究上。生命的起落使得从事生殖科学研究的薛教授对自己的工作更增添了一份使命感。他专注于高龄女性的生殖能力保存与恢复,最终发明自体卵巢激活移植技术,使高龄、卵巢功能衰退的女性能拥有生物意义上的后代。

  卵巢早衰发病率高达1%~3%,患者在40岁前绝经,卵巢内卵泡减少,缺乏自然卵泡发育和排卵,即使使用促排卵药也极少有卵泡生长排卵。薛教授的这项技术,可以有效帮助卵巢功能提早衰退的病人怀孕,也可治疗癌症病人因化疗和放疗而损害卵巢导致的不孕。作为华裔科学家,他把这项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了李昕,希望它能造福同胞女性。跟随薛教授学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薛教授的学者风范、睿智幽默和严谨治学深深地影响了李昕。

  2

  医者仁术,爱者仁心。面对女性难以言说的苦痛与煎熬,李昕深表同情,她想尽一己之力,帮到她们。

  有位女孩,父母离异,她跟着奶奶生活。女孩经血淋漓不止,每每长达三四个月,奶奶见状,去社区卫生中心配止血药,没有见效,老人不会微信挂号,只得一早跑来排队挂李昕的号。都说孩子是父母掌中宝,可看到女孩瘦弱的身子、蜡黄的脸色,李昕一阵心酸。她用心诊治,用实际行动诠释一位医者的大爱情怀。

  还有的花季少女没来月经,因为羞涩不好意思说,以为是学习负担重导致月经紊乱,以为过了青春期就会正常,李昕深感社会对花季少女关注不够,她想做有温度的医生,全身心地关怀她们,也深知仅靠医生绵薄之力远远不够,为此她呼吁社会对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的呵护不应该忽视在校学生。

  有一位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的女性,面临子宫切除的风险,每三个月行刮宫手术一次,虽然对疾病的恐惧如影相随,甚至有了抑郁症倾向,但她强忍住在眼眶打转的泪水,慕名找到李昕,希望配合医生,让奇迹发生。每次就诊,她都默默地排队等候,有时即使轮到了她,看别人着急上火冲进诊室,她便退后一步,让他人先就诊。这位患者的坚韧与良善,李昕全看在眼里。她说,正是患者不断给医生感动,才促使医生更有动力帮助他们战胜病魔。在李昕的治疗下,在患者家属的支持下,这位女士最终成功地怀上双胞胎,自己的体重也减到55公斤。

  李昕知道,自己承载着众多不孕不育家庭的渴望与梦想,除了提升诊疗技术及科研能力外,还要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顾虑和需求,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扮演好知心大姐和心理辅导师的角色。每当看到一个又一个患者在她的治疗下拥有了期盼已久的孩子,看到她们眼里闪烁着幸福泪光的时候,她由衷地感慨这一路走来虽然辛苦,却是值得的。

  当然,付出努力,结局未必都是圆满。在普通人眼里,生宝宝似乎是一件平常不过、水到渠成的事。但是,在不孕症患者看来,生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却比登天还难。有些思想比较传统老套的家庭,因为孩子问题,夫妻感情被一点一点消磨掉,最终夫妻成了分飞燕。李昕的一位子宫肌瘤患者,剥瘤术后需避孕一年,丈夫因为没有耐心等待而转身离去,让李昕不由得一声叹息。

  3

  李昕清雅脱俗的外表下,是干练、专业的职业素养。她用精湛的技术和细致的服务展示出理性而专注的A面。同时,她热爱自然和生活,文学气息浓郁,充满知性优雅的魅力,生活中的B面与工作中的A面一样精彩。

  不久前,李昕的侄女看《全国初中升学考试优秀作文选评》,惊呼有姑妈的文章。当年中考,以《美,就在我的身边》为作文考题,李昕拿到南通市语文考试第一,其作文被入选“优秀作文选评”,多年以后还在再版。(李昕的《美,就在我的身边》详见本期9版)

  轻轻抚摸岁月划过的痕迹,隐于光阴深处的美始终在李昕心间。她平日里喜欢阅读文学作品,侍弄花草。因为热爱文学,崇拜薛教授的太太——一位华人知名作家,李昕总感觉和薛太太相聚上海的时光是那么的美好短暂。在她看来,国内三甲医院的医生每天都在超负荷地工作,有一点自己的业余爱好有助于消除职业倦怠感,更加爱生活、爱自己的专业;人生就如一场马拉松,心中有爱才能走得更远。

  如今,青春化作记忆,站在人生必经的路上,洒下暖暖的阳光。爱是流年里不舍的温柔,梦想的背后有李昕不懈的坚守。守望麦田,静待花开。她愿做麦田里那个执著的守望者。

  记者 张逸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教育
   第04版:申城教育
   第05版:申城纪实
   第06版:家庭计划
   第07版:情理与法
   第08版:缘分对接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旅游休闲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太太厨房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家庭收藏
   第16版:名人生活
肿瘤可防可控
专家教你抗肿瘤
李昕:守望麦田,静待花开
戴波教授带你认清前列腺癌真面目
家庭周刊健康讲堂12李昕:守望麦田,静待花开 2019-05-15 2 2019年05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