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家庭收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7月3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扇形璧瓶 心静自凉
刘国斌
  ■刘国斌

  中国的瓷器自汉代发展成熟至今,从祭祀陈设瓷到日用瓷,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景象。璧瓶这种器型始见于明代宣德年间,瓶体为整体的半剖,背面平整,一般有穿,可系绳悬挂。

  璧瓶最早是挂在墙壁或床内的柱子上的,万历十九年高濂《遵生八笺》一书对床上挂放壁瓶如此赞誉:“床内后柱上钉铜钩二,用挂壁瓶,四时插花,人作花伴,清芬满床,卧之神爽意快,冬夏两可。”

  而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由于乾隆皇帝的偏爱,官窑也有生产璧瓶,并大多有御题诗句。器型上也不仅仅限于明代的莲花、葫芦、瓜棱、胆式瓶等形制,督窑官唐英将壁瓶的造型、纹样和装饰水平发挥极致,凡是传世所见经典的瓷瓶造型均被化裁为璧瓶,从而使壁瓶成为乾隆朝瓷器艺术创造的最杰出贡献之一。乾隆皇帝的书房名三希堂,一般解释是因收藏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粦的《伯远帖》故而命名。而在三希堂东墙的墙壁上挂有五颜六色的瓷壁瓶14只,可见乾隆帝是多么钟情于璧瓶啊。

  璧瓶也称为轿瓶,那是因为在乾隆帝出巡的时候,就将璧瓶作为其御辇的挂饰,遥远的路途上,有轿瓶相伴,就仿佛已经回到了三希堂。

  笔者多年前在东方国拍购得一民国粉彩扇形璧瓶,长18厘米,宽8.5厘米,厚4厘米。扇骨为矾红釉仿木纹,系仿瘿木纹,十分形象。口沿上金彩,扇钉突出两边并以金彩描涂,且非洋金,故较为贵重。瓶身内部空洞,饰满白釉,清洁雅观。扇面上的花鸟图案绘一斑鸠屹立于竹枝上,蝴蝶在飞舞,菊花陆续盛开,画工十分细致,釉色明亮,赏心悦目。背部为白釉底,细洁平坦,“揭炳顺造”篆书印章款,尚未查出是哪位名家。此璧瓶背后并无孔可系绳悬挂,实属文房雅物。

  在中国瓷器的发展历史上,瓷器的纹饰是同步发展的,也反映着不同时代的工艺面貌和社会价值观。那此璧瓶的粉彩花鸟图案的寓意又是怎样呢?《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汉明帝曾主持一次祭祀寿星仪式并设有盛宴,与会者都是年满70岁古稀老人,贵族和平民都有参加,还赠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手杖的顶端为斑鸠鸟形象,称之为鸠杖。璧瓶描绘的竹枝上的斑鸠,这不就是“鸠杖”吗?那飞舞的蝴蝶,有着耄耋的寓意。菊花,由于陶渊明的喜爱而被广泛称赞,也有着长寿高洁的寓意。于是,此粉彩花鸟图案的寓意应该已经十分清楚了。

  烈日炎炎,我们无缘收藏那各式各样的官窑璧瓶,取出自己珍藏多年的扇形璧瓶来欣赏一番,心平气和了,也就会感觉凉快一些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申城纪实
   第05版:申城教育
   第06版:家庭计划
   第07版:缘分对接
   第08版:情理产业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家居生活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小楼书香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家庭收藏
   第16版:名人生活
扇形璧瓶 心静自凉
山水知己(国画)
币面带国徽硬币疯涨 1981年五分币涨破八千
艺讯
老太太104岁迎来她首个公共艺术展
南书房下与君共谋一醉
家庭周刊家庭收藏15扇形璧瓶 心静自凉 2019-07-31 2 2019年07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