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门诊,看病的人山人海,但特需门诊那里几乎门可罗雀,一次挂号168元,坐堂的都是名医。
每次母亲看病,都要排队几个小时以上,往往是到了最后连坐的力气都没有了,更加重了病情。不能看着母亲这样受罪,就托人走后门看病,但无果。只好去特需门诊。特需门诊周遭寂静,静得有点可怕,走道泛着寒冷的光泽。
医生在翻阅一本杂志,见我们进来,仍在专心阅读,直到母亲坐下,他的目光才离开杂志。
母亲不认得字,不知特需门诊是什么,只是奇怪这里看病的人特少,担忧这里的医生水平有问题。后来母亲知道在特需门诊看病的是好医生,但挂一次号,要花这么多钱,脸色更加难看。她说:在这里看毛病,实在看不起。
母亲被告知要手术。手术前,医生开具了几张药方,指明要在医院大门前的一家药店买,自费的,不能进医保。因为这是特需药。
医生见我有点迟疑,善解人意地说:当然,如果经济上有困难可以不买。我们考虑这些药对治你母亲的病有好处才开的。
这不是检验我的孝心吗?母亲养育了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买下这些特需药啊。
药店不大,生意却异常好。一盒药,几支小小的针剂和一些其他手术物品,居然瞬间就把我两个月的工资消化了。我想,我的薪水不算少,那么没有我这样收入的,怎么面对这么昂贵的药价呢?
母亲手术后,医生不断开具药方,仍是到这家药店去买。许多病人家属和我一样,不敢作什么停留,拿着处方就去药店买药。每次买药都见排队,就想加塞,生怕买不到。
一个病房8个人,卫生状况极糟,有些人整天整夜呻吟不止。母亲有心脏病,这种环境对她的心脏压力很大,我生怕发生什么意外,央求医生能否换个环境好一点的病房。医生说:可以给你母亲一间特需病房。
特需病区,就是不一样,不少病房是空的,几乎没有嘈杂声,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干扰母亲了。虽然她还是迷迷糊糊的,但是知道换了环境,脸色好了些许。
虽说有了一个好环境,可我的心头还是很忐忑的,一是希望母亲早日恢复状态,二是不知一天这特需病房到底需要花多少钱。
过了两天,我终于有点按捺不住,去护士服务台查询账目。虽然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可一看账目心里还是很紧了一下:乖乖,这么厉害,人民币在这里就像一张普通的纸,似乎已体现不出它本来的价值了。我马上有点汗淋淋。
很想让母亲在特需病房再多呆几天,呆到她能自己下床,但是,一想到每一分钟,钱像流水一般逝去,心里就有些慌张。母亲出院后医生会拿出一套现成的持续治疗方案,还要支付多少医疗费,无法知道。
这时我才深切相信,一场大病,可以非常容易毁掉一个工薪家庭的经济。我不由得问自己,你的财力到底还能挺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