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坐飞机像打的那样稀松平常,还有“飞的”一词见证,但说起航空餐,立马泄气。我本人第一次坐飞机,什么机型没记住,但吃些什么倒记得一清二楚,午餐是咖喱鸡饭和肉丝炒面,我选的是炒面,但一入口就发觉上当了,面条芯子还是凉的,黏牙不算,还特别咸。后来坐飞机多了,就认识到坐国内航班,对航空餐不能有太高期待。饮料就这么几种,能有冰块就感激涕零了。餐盒里的主打品种是:鸡肉、牛肉,全世界通吃。若有素食供应,那么走的肯定是国际路线。短途旅行更别想入非非了,送一次饮料,一小袋零食——花生米或青豆,没等你嚼巴完,飞机就翅膀抖抖要落地了。
想要吃得好一点,至少得坐头等舱。有一次我有幸升舱,伸长脖子想美美地饱餐一顿。不一会儿,果然有一大盘子端到面前,配餐巾和刀叉,但炸鸡腿皮不够脆,吃起来就比较费力。清蒸河鱼呢,淡而无味不说,还满嘴腥。后来我又坐了一次头等舱,晚餐有烤火鸡和熏肉肠,还有本帮风味的熏鱼和辣白菜。偏巧我一登机不久受凉闹胃痛,最后靠空姐体贴照顾,喝了一碗据说是供机长专享的白粥。
新米粥熬得又稠又糯,清粥榨菜也特别脆爽。应该承认,航空餐包里的榨菜是一流的,我有一朋友,隔三差五到麦德隆购买一大包榨菜,据说就是供应航空公司的。
一度,有数家航空公司放出风来:打算供应生煎馒头和菜肉馄饨,但至今还没兑现。我认为在飞机上供应这两种小吃难度不小,生煎馒头讲究开锅就吃,在机舱里架一口平底锅,即使空姐愿意“素手做羹汤”,乘客也等不及啊,吵吵闹闹的可能影响到机长的情绪。馄饨呢,一锅高汤是制胜法宝,你在哪里熬这锅汤呢?真要起锅吊汤,飞机一哆嗦,汤不洒了一舱?所以我怀疑这是航空公司用来威吓竞争对手的。
外国航空公司的航空餐我也吃过几回,感情比国内好多了。有一次我坐新航,吃饭前空姐递上一本菜谱,花式之多不亚于上海的正宗西餐馆,还有气泡酒和啤酒。那天我吃到了四分熟的牛排和鹅肝,啤酒也够爽。还有一次坐泰国航班,喝到了冬阴功。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大家享受美味时,一个空姐踢掉高跟鞋,赤足献舞,兰花指跷得性感,舱内一片尖叫!
坐韩航,朝鲜冷面之外,还让我吃到了终身难忘的泡菜。它脆而鲜,红而艳,有田园的阳光和雾气满满地积蓄在菜梗里,似乎被大长今的双手催发一番后,此时正向你释放热量与情感。与新航一样,卡塔尔航空也一直享有良好声誉,空姐个个黑里俏,和蔼可亲,脚勤手快。从多哈到上海,山重水复,一路上她们没消停过,送面巾、送饮料、送小点心,花式繁多,不知如何下手。送餐前也先给菜单,同时给一小张粘纸,如果你想睡一会儿的话,就把这张粘纸贴在座椅背上,她就不再打扰你。入夜后,大家都睡了,她们单手托个大方盘,列有七八种饮料,来回不停地走着。你一个眼神,她就马上来到你面前。
最难忘的是一次坐芬兰航空公司的头等舱,享受到烟熏三文鱼、德国香肠和黑珍珠般的鱼籽,鱼籽似乎刚从鱼肚里剖出来,稍微运动一下下颚,它们就在舌底起爆,那股咸滋滋、香喷喷的汁液瞬间流遍口腔,再呷一口香艳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特有的低度白酒,那个爽劲,千金难买。真希望这航班永不落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