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有一小吃摊卖煎饼,站在一旁的每人手里都拿了一个大煎饼,粗细如成年人手臂,抱着啃。偌大的煎饼,摊得像蝉翼一样,馅也着实丰富,有捻碎的茶蛋、咸芥菜、尖椒末、北方的香椿芽和南方的霉干菜,还有调料。
如今在城市里,煎饼已经被当成馈赠的礼品,或跻身高档酒宴。我家乡山东,有家以“六姐妹”注册的煎饼厂,其代言人是有名的支前模范“六姐妹”。山东人家饭桌上没有一摞煎饼,就会觉得这饭吃不香。
最经典的吃法是一盘老咸菜,一盘酱油渍过的尖椒,与煮熟的鸡蛋一同卷在煎饼里。取韭菜和新鲜鸡蛋炒成蛋饼卷入煎饼也是个好吃法。刚烙的煎饼脆而香,夹上调好的馅,外酥内软,鲜美无比。煎饼卷大葱则是最豪爽的吃法。
制作煎饼的过程叫“摊”,工具是一盘生铁打成的鏊子。把泡好的麦子淘洗、捞净,磨成糊,摊煎饼的鏊子支在灶房里烧,鏊子热了,把糊子放在热鏊子上,用摊煎饼的耙子左右推摊,糊子便薄薄地摊在鏊子上,等颜色变黄,四周翘起,再用铲子揭下来,一张圆圆的煎饼就成了。摊煎饼都是用手工摊的,可保留五谷原味。
山东煎饼源于泰山,非常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山东省新泰市的楼德镇,有“中国煎饼第一镇”之称号,家家会做山东煎饼。烙好的煎饼薄如纸,折叠成卷,存放半月也不变质。清代蒲松龄在其《煎饼赋》中赞曰:“圆如银月,大如铜缸,薄如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看来老先生对此也喜好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