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第二次去美国,久别多年的梅森教授听说我将在华盛顿度过圣诞节,早早地向我及家人发出了邀请。这也是我第一次在西方国家度过圣诞节。
24日晚上六点半,我们全家驱车来到了梅森教授在华盛顿郊区的家。年夜饭是教授夫人南希的手艺,标准的西餐,一道一道井井有条。蔬菜、蘑菇、火鸡、烧鹅、牛排、姜饼……样样都很入味,依我这厨房里手看,这顿大餐想必是用去了南希一整天的时间。晚饭的气氛很温馨,加上美酒佳酿的助兴,两家人其乐融融,像是在过中国的大年三十。我暗想,梅森教授夫妇真是实在人,若是在北京,“现代化”的我们通常是不会邀请关系一般的朋友在合家团聚的节日登堂入室的,充其量会把客人请到饭店高兴高兴。看看身边特意从纽约赶回来和父母过节的杰克,更是有种不落忍的感觉。饭后,梅森教授告诉我们,他已预订好了当晚教堂的座位,包括我们全家都在牧师的邀请之列。
到达教堂只有十分钟的车程,教堂是这个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一进门,方知刚才路上为何那么清静,原来社区的家家户户都聚到了这里。梅森教授一家是这座教堂的贵客,有专门的神职人员引领。没想到,这里也讲等级。我们落座后不久,庆祝耶稣诞辰的礼拜便开始了,在座的几百人均要安静地聆听主教虔诚地布道。大约半个小时后,全场人被邀起立,随着管风琴中传出的音乐,大家一起唱起了那首名为Joy to the World的圣诞颂歌。轻柔的歌声飘荡在礼堂上空,穹窿的结构使歌者的声音显得更加悠扬。音乐落下的一刻,主教手中的圣火已开始了传递的行程。在每个人手中带着纸托的白色小蜡烛被身边的人点燃的同时,都会听到对方深情的祝福:“Merry Christmas!”我的邻座是位年轻的姑娘,我们互道祝福,彼此丝毫没有因为不认识或是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感到陌生。
离开教堂,与教授一家告别已是接近午夜,街上仍然很静。透过家家户户的窗,能看到圣诞树上的彩灯在安静地闪烁。
次日的早晨,我们按照国内的逻辑开车去了亚历山大小镇,想着“大年初一”一定有很多圣诞风情可看。可令人吃惊的是,已近中午时分,往日充满情调的KING STREET上竟是冷冷清清,几乎没有店铺开门。此时,我才真切地感觉到,圣诞节在西方是个安静祥和的宗教节日,与以往在国内所见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