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开始是中性词,洋火、洋蜡、洋油、洋布、洋葱、洋货、洋装、洋灰;后来又有了贬义词,洋奴、洋相、洋鬼子;还有些也不知是褒是贬,发洋财、十里洋场。事实上,传到今天的洋字,褒义的更多。形容一个人会打扮,衣着有模有样,叫洋气;说一个小孩可爱,叫作长得像洋娃娃;认为一个人住得好,称为“住洋房”。
西,也是外国的代称,但明确指的是西洋,就是欧美各国,西餐、西装、西点、西医、西药、西风、西画、西方、西乐、西语,不仅没有贬义,有些西,比如西装、西点、西医、西药、西乐,还早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只有拆穿西洋镜,算是有点不好听。
近些年,欧式开始盛行起来。什么是欧式?就是欧洲式!大约是这些年出国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终于发现原来外国也各不相同,过去一概统称洋或西过于宽泛,所以,用欧式的说法更为具体。但欧式和别的什么式的区别究竟在哪里,那些天天将欧式挂在嘴边的人,恐怕谁也说不明白。
我去买家具,家具店的人介绍这是欧式;广告介绍楼盘,关键词就是欧式;我去买房子,中介告诉我这里是欧式园林、欧式建筑、还送欧式装修。我问为什么没有阳台,回答因为这是欧式,言外之意,有阳台的都不是欧式。
阳台,令我想起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意大利的维罗纳,至今还保留着令无数游客向往的“朱丽叶阳台”;话剧《阳台》也是法国名作家让·热内的不朽之作。阳台,可以说,恰恰是欧式建筑长期的一种标志,中国的阳台就来自于欧洲。当然,将阳台包起来,或者与房间融为一体,也是舶来的。
如今,欧式建筑泛滥成灾。可是,除了“罗马花园”、“威尼斯小镇”、“北欧风情”、“瑞士公寓”、“德国印象”等等莫名其妙的名称外,没有一个是真正的欧式,只是投大众所好,借以推销罢了。只要去过欧洲的那些城镇,耐心地观察,你会发觉,欧式的格调在于,坚守传统情调,保持中世纪的风貌,而且一定延续自历史,拒绝今人的仿冒,但内里的生活设施和保护措施却又非常讲究现代化。
我总在想,洋、西、欧式,什么时候可以不再作为一种广告推销词,起码不再是一种优劣的标准畅行于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