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来找我的是一对母女。只见母亲张女士左眼红肿,明显受过伤,一开口就带着哭腔问:“我不知道到底要不要离婚,不离,我怕会被打死,离了,女儿怎么办……?”一旁一直笑嘻嘻的女儿一听说妈妈要跟爸爸离婚就呜咽起来,“爸爸妈妈别离婚……”
今年39岁的张女士来自大别山,1996年到上海工作。3年后,与周先生结婚,不久生下了女儿。但从结婚开始,她经常会因一些琐事和丈夫发生争执,并被丈夫打骂,这样的日子过了近10年。
这次挨打是在十天前,那天张女士在家里拖地板,丈夫周先生在上网,女儿上学去了,家里本来很安静。忽然丈夫想起让妻子帮忙拿样东西,叫了张女士一声,也许声音比较响。毫无准备的张女士被丈夫的叫声吓了一跳,她习惯性地唠叨了几句。不料惹恼了丈夫,夫妻俩不仅吵了起来,还动起了拳头。就这样,张女士的左眼被丈夫打伤。更让张女士伤心的是,自己被打受伤,丈夫非但没有表示歉意和关心,竟若无其事地躺在床上,张女士抚摸着疼痛的眼睛暗自垂泪,两人谁都不搭理谁打起了冷战。张女士实在忍耐不住带着女儿找到我。
据了解,周先生现在已退休在家,最大的嗜好就是喝酒、抽烟。“丈夫打你是不是因为喝醉酒?”我问张女士,她给了否定的回答。“那么他对他的母亲或是邻居有暴力的举动吗?”我继续问,得到的答案都是没有。“那他为什么只对你有这样的举动呢?”我把这个存疑已久的问题抛给了张女士。张女士茫然地摇摇头。
实际上,丈夫平时对妻子还是很好的,家里的一日三餐都由丈夫负责,日常开销也几乎由丈夫支出。而张女士不仅有稳定的工作,而且报进了上海户口,平时一人打几份工,但赚来的钱从未用在家庭开销上,我终于明白他们的矛盾所在。原来张女士自己有“小算盘”,并没有把家当成“家”,丈夫当然对此不满。而丈夫周先生性格很内向,平时两人的交流并不多,妻子回来后也没有温柔的言语,反而处处不满甚至指责丈夫,他怎么可能会有好心情?
这时女儿告诉我,平时妈妈常会数落爸爸的不是,爸爸常因为妈妈的“嘴硬”而动怒。“那么爸爸平时对你好吗?”女孩点点头,“爸爸对我很好,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从女孩的回答中,我更加肯定张女士的丈夫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对张女士动手固然不对,可张女士也要寻找自身的原因。
通过电话我联系到了丈夫周先生,在电话里,丈夫似乎也对妻子平时的啰嗦很不满,称自己“拳头硬”都是因为妻子“嘴硬”,并常常出口伤人。我告诉他,不管任何理由,打人就是不对,也是触犯法律的。作为一个男人不应该通过暴力来解决问题,况且拳头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伤人、伤情。一拳头打下去伤害的不只是张女士,还有他们的女儿。
起初周先生态度敷衍,我乘机让女儿通过电话劝劝爸爸,当女孩劝他少抽烟、少喝酒,不要再和妈妈吵架,不要离婚后,他的态度似乎有些缓和。我见时机已成熟,便让丈夫保证以后不要再打妻子,丈夫爽快地答应了。
接下来我对张女士说:“你是个勤俭的好女人,但不是个温柔的好妻子。丈夫并非十恶不赦的人,只是生活习惯不好,况且还有一个可爱懂事的女儿,当妻子的应该站在丈夫的立场考虑,伤人
的话千万不要说,可以忍耐的事就不要抱怨和啰嗦。”我还劝她要管管自己的“嘴”,如果不改掉唠叨的习惯,即便离婚后再婚,还是不会幸福的。她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停止了哭泣,终于承认自己的确也存在不对的地方,今后要管住自己的嘴巴。我随即交给女儿一个任务,就是平时要成为父母之间的“润滑剂”,做个家庭“小娘舅”。
“那么还离婚吗?”我问。“不离了,我要改掉自己啰嗦的毛病,也希望我的老公能改。”张女士在她的女儿面前坚定地说。看着母女俩带着腼腆的笑容离开,我不禁感到些许欣慰。